本报讯(记者 王希台)“薪酬水平与经济效益挂钩,一岗一薪,易岗易薪”“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员工能进能出成为常态”“守住不行贿、不欠薪、不逃税、不侵权、不逃废债的底线”“推行阳光审批、阳光财务、阳光人事”“加强‘八小时以外’监督,督促党员干部净化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自我市发出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动员令”后,市属国有企业湘盾集团出台了《关于推进清廉企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半年来,清廉建设犹如一股新风,激活了湘盾集团发展的一池春水,为其发展注入强劲“廉动力”。
责任“明廉”,“总部去机关化”筑牢公权力运行“防火墙”。湘盾集团通过优化总部职能,规范集团化管控,明确权责清单,积极构建“小总部、大产业”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湘盾集团组织人力资源部主任龚露介绍,“总部去机关化”让集团机关人员实现精简,运行更加高效,成本有效减少。目前,集团总部定编47人,实际配备34人,无超员额、超职数现象,无享受待遇的虚职情况。集团总部加大对子公司的授权放权力度,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和内部风险防控并举的管理原则,对子公司采取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控模式,不参与子公司具体经营和管理,让子公司有更大话语权,进一步激发了子公司活力,湘盾武装押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朱德泉说。
制度“固廉”,持续扎牢不想腐不敢腐的笼子。湘盾集团把制度建设作为有效防治企业腐败的根本途径,通过统筹“立”、有序“改”、适时“废”,建立健全与有序放权、有效监管相适应的内控管理制度。“清廉国企”建设启动以来,湘盾集团有序推动集团章程修订和规章制度“立改废”工作,先后梳理并修制订现行规章制度40多项,减少了财务、采购、合同、资产、人事和薪酬等管理方面审批及备案事项10项,减少数量占原有事项的26%,简化了审批环节12个,简化数量占涉及事项原有审批环节的40%。通过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制度执行,集团“三会一层”法人治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党务企务公开等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制度得到了有效执行,制度笼子进一步织密、编牢、扎紧。
文化“润廉”,“五廉五进”处处有“廉”。湘盾集团不断深挖廉洁基因,统筹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情景式、沉浸式”廉洁文化宣传教育体系,精心组织筹备“五廉五进”活动,通过教育倡廉、读书思廉、谈心育廉、笔墨书廉、家属助廉,让廉洁文化进微信、进规划、进课堂、进手册、进桌面,实现抬头见“廉”、低头思“廉”、处处有“廉”、时时见“廉”,将廉洁自律意识融入公司日常工作、融入员工业余生活,润物无声地让清廉教育更加鲜活、更接地气,将廉洁文化的触角往一线和产业链延伸。“廉洁’二字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各项工作中的一环一节,‘五廉五进’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在思想和行动上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湘盾公共自行车公司党员陈韵妃说。
通过强化监督、规范制度、文化浸润等多维度、多方式打造了高效廉洁的现代企业,“清廉国企”的湘盾样板雏形初现,集团上下形成了崇尚廉洁的浓厚氛围,为国企改革、发展、转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