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湘潭县花石镇坚持提前研判、及早谋划,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优化耕地管护措施,粮食生产和耕地抛荒治理两手抓、两手硬。不仅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了约3.2万亩早稻播种任务,遏制耕地抛荒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花石镇辖32个村(社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利资源分布不均,加上其他一些主观、客观原因,导致今年部分耕地面临抛荒风险。其中,新加村高坎田较多,灌溉水源比较缺乏,生产成本相对较大,承包农户耕种积极性不高;盐埠村部分耕地休耕、种植结构调整数年后,因劳动力外出以及政策性条件限制,复垦复种存在一定难度;泥湾村、金莲村的部分耕地由于承包经营业主拖欠租金等原因,需要重新选择流转方式和耕作模式。这些耕地面临抛荒的原因不同,却有着同样的复耕治理难度。
为有效遏制耕地抛荒,进一步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扛牢粮食生产责任,花石镇党委政府以泥湾村、新加村、盐埠村、金莲村等4个村为重点,创新推出“四账统算”耕地治理手段,即算明家底账、算懂收支账、算清分红账、算好长效账,以点带面开创耕地抛荒治理新路。
治理耕地抛荒,摸清“底数”是基础。今年,花石镇政府根据市、县有关工作部署,组织各村对全镇耕地资源利用情况开展全面摸排,详细登记梳理面临抛荒耕地位置、面积、原因等,并将种植结构调整区存在遗留问题的土地纳入整治范围,切实做到“不漏一亩田”。
治理耕地抛荒,算清投入和产出细账是前提。花石镇多措并举选择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和科学的经营方式,充分盘活土地资源。其中,泥湾村以每亩每年300元的价格,将240余亩面临抛荒的耕地流转给一家农业企业,统一实施“莲(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产业转型后的收益将会远大于投入成本。新加村部分耕地因水利条件较差,难以种植水稻、湘莲等农作物,且新建水利设施成本过高,村“两委”经综合考量后与一家豆制品公司达成产销合作协议,流转120余亩地种植黄豆。金莲村引进一家花卉苗木企业,投资平整60多亩土地、修缮村组道路,利用原有设施大棚发展花卉苗木特色产业,实现土地抛荒治理与基础设施改善双赢目标。盐埠村采取“免一年土地租金”等办法,引进一家企业种植“寸三莲”,让政策性休耕三年的100多亩耕地按时复耕复种。
花石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治理耕地抛荒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既符合客观规律,又能发挥村民群众主观能动性的长效机制。“四账统算”举措将充分调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稳步推进耕地抛荒治理各项工作开展,为实现年度目标任务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