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乡“治荒有道”系列报道之一
农村闲置抛荒地如何治理,这是一个让人不轻松的问题。抛荒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项:劳动力不足,水利灌溉设施不足或遭破坏,项目政策因素等。对此,韶山乡的做法是:一,给政策,鼓励开荒种粮;二,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宜粮则粮;三,化“荒”为机,结合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四,给田让利,实现政府、群众“两头热”。多管齐下,治荒有道。
“你看我还像个职业农民吧”,见到韶山乡大坪村“80后”种植户王平时,他正穿着深筒套鞋在水田边弯着腰,眯着眼,呵呵笑着说,“今年春耕我又有个新打算!”
王平是地地道道的大坪村人,早些年在外打工。因为脑子活,手脚勤快,加之“什么都做”,赚了点钱。受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感召,2021年初,他回家种田,当年就种了四五十亩,“现在国家政策好,种田也不吃亏!”
王平并不死守着自己那几十亩。看准了秋收季节的机会,他利用在外打工赚的钱购买了两台收割机,帮其他村民进行机械化收割。“去年一年帮别人收割了四五百亩,业务还蛮好的!”
今年正月,他又花十多万元新添置了一台翻耕机。“今年我种了100来亩早稻,其中有近30亩的抛荒地”,说起自己的“新打算”,王平有点小得意,“特别是整治抛荒地,单市、乡、村三级补贴每亩就有400元,我有信心把这些荒地变成粮仓!”
该村党总支书记介绍,这些田地之所以荒废闲置,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流转项目没有及时启动、野猪出没和劳动力不足相关。去年,经过全村的努力,已有140多亩抛荒地得到有效整治。今年,王平主动包下了村里剩余的荒地。
“整治抛荒地我有办法!”王平说,他今年包下的荒地主要症结是缺水。对此,他早已想好对策,紧急时用汽油抽水机从附近的水塘里引水灌溉。“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其他都不是大碍”,似乎怕我们怀疑,王平跟我们“打了个赌”:不信的话,我们收割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