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区鹤岭镇向阳村是典型的农业大村,并村前没有一家村集体企业。2016年并村后,新的村“两委”转变发展思路,采取能人治村,借力产业撬动,短短6年时间便成立或入股了农机公司、农业科技公司、劳务公司等多家企业,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积蓄了强大动能。向阳村的发展蝶变,是雨湖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是农民创业致富的“探照灯”,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压舱石”,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稳基石”。近年来,雨湖区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势利导,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集体经济由小变大、从弱到强,为促进产业振兴,实现强村富民打下坚实基础。
党建领航 上下联动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雨湖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上下联动、通盘考虑,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
雨湖区立足实际,出台了《雨湖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行动计划》等一批政策文件,梳理税费减免政策,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以及其他涉农经济活动中相应的税收优惠。统筹安排、优先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所需用地,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农业担保体系。
雨湖区构建形成了区委牵头抓总、组织部门统筹协调、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乡镇积极谋划、村级主动参与的区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格局,给各级党组织书记明责加压。
姜畲镇泉塘子村,就是“强支部、村子富”的一个典型。2010年以前,泉塘子村村级经营性收入仅有一处老加油站的租金。怎么发展?成为村党组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道难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10年来,泉塘子村始终把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作用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依托城郊村的区位优势,创新和坚持“党支部+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思路,从做大做强棚室蔬菜产业入手,采取优化环境、筑巢引凤、资金入股、招商引资、联营联建等多种手段,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飞跃发展,不断将城区最大的“菜篮子”工程做大做强。2021年,泉塘子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5万元,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村。
整合资源 合力攻击
雨湖区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关键人”的“关键作用”。结合换届契机,从农村致富带头人、村级后备力量、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高学历、年轻化的村党组织书记,推选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品格好、群众威望高、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队伍。
此外,雨湖区整合各类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功申报了财政部农村综合改革项目,确定泉塘子、青亭、白鹭湖、金马、龙安等5个连片开发村,自2021年起连续3年获得国家资金支持。姜畲镇成功创建为国、省农业产业强镇,雨湖区跻身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行列,进一步夯实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结合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项目,挂牌成立了国有控股的股份合作制非平台有限责任公司——雨湖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实行市场运营、自负盈亏,围绕雨湖食用菌产业园等优势产业项目,逐步完善项目编制与实施,推进专项债资金申请报批,同时积极与银行对接,通过点面结合、链式互动,大力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相关产业发展,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搭建平台。
因地制宜 特色发展
党建引领、政策支持、资源汇聚,让雨湖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探索并形成了“产业发展”“资源开发”“资产经营”“股份合作”“乡村服务”五大发展模式,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让闲置土地种起来,走“产业发展”模式。姜畲镇青亭村引进了华银集团,把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不断激活集体产权制度,鼓励有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优势的新型经营主体来村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创意农业等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格局。
——让沉睡资源活起来,走“资源开发”模式。鹤岭镇龙安村充分利用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女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依托仙女山生态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引导村民发展民宿、餐饮等旅游产业,成立农村旅游合作社。目前,全村有农家乐22家,家庭农场5家,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让经济组织转起来,走“资产经营”模式。长城乡红旗村充分利用毗邻湘潭大学的优势,布局优质资产租赁增值,探索出了“依托高校、因地制宜、经营物业、壮大集体”的发展之路。找准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打造农旅基地,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让项目资产动起来,走“股份合作”模式。长城乡羊牯村创造性地探索“引凤筑巢”模式,由村集体提供土地,引导企业自主建设厂房等设施。羊牯村在与投资方进行多轮商谈后,最终签订长期协议,约定由村集体免费提供土地入股,投资方出资修建厂房,之后每年向村集体缴纳15万元分红,25年后,土地及厂房等固定资产回归村集体所有。这样既减少了村集体的前期投入,更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让服务平台办起来,走“乡村服务”模式。鹤岭镇立新村地处雨湖区高新区,该村因地制宜、精准布局,成立了立新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购置洒水车、喷绘机等设备,从当地失业农民中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专业清扫保洁队伍,主动为企业创环境、搞服务、解难题,维护企业周边道路清扫,为农电所、农业银行提供办公室保洁服务,逐步走出了一条乡村服务企业的致富之路。
如今,雨湖区村级集体经济犹如“一池春水”沁润群众心田。雨湖区还将在不断探索中总结经验,促进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在巩固中提高、在规范中发展、在合力中壮大,努力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