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湘江,我来守护”系列报道④
5年前,“90后”大学生张一彬告别在新疆工作了3年的园林部门,回到家乡湘潭,成了一名专职民间河长。5年来,他“跑断腿”“磨破嘴”“得罪人”,发现并协助解决河湖问题上千个。
为什么要从政府部门转型成为一名“民间河长”?“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张一彬目光坚定地说,守护好一江碧水,让他找到了归属感、成就感、幸福感。
2017年,张一彬通过选拔成为一名民间河长后,他便跟着湘潭环保协会创始人之一、当时已经70多岁的市人大代表王国祥一起学,一起干。他们有时一天往返100多公里,沿“一江两水”挨家挨户宣讲河长制政策,发动群众加入。
当时,大家对河长制并不了解,他记不清坐过多少“冷板凳”,受过多少“白眼”。“王代表这么大年纪还在奔走,还在追逐绿水青山梦,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呢?”当时,同时入职的另一名专职民间河长工作3个月后离开了,被王国祥感动的张一彬却决定留下来。
他一路坚持,最终,按照预定目标——1公里1个“民间河长”,成功招募了60多名。经过5年努力,如今,湘潭民间河长已突破1000人,有力助推了湘潭构建全民治水的格局。
作为一名专职民间河长,张一彬和大家一起,不定期巡河,用脚步丈量河流,发现、举报并督促问题解决。2018年9月,张一彬与团队成员一同举报、蹲守、调查向家坝排渍口排油污事件,最终排污者被依法处理。
还有一次,他从湘潭县易俗河驱车往返衡阳巡查涓水,发现并促成解决有关水污染问题19个。最初几年,张一彬等平均每年发现工业污水偷排、养殖粪水直排等各类问题100多个。
他还参与了涟水河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调查,对涟水每个排口取样检测,形成报告,向相关部门反映,推动了涟水流域水质达标综合整治。
让张一彬欣慰的是,近年来,湘潭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钉钉子精神“守护好一江碧水”。随着湘江保护与治理深入开展,湘潭水环境持续改善,如今,“一江两水”很难找到水环境污染问题了。
从2019年开始,他参与了湘潭市城区黑臭水体调研,便将目光聚焦到黑臭水体治理上。当时正是盛夏最炎热的时候,调研组沿着河道标记所有入河的污染点位,每天巡河至少20公里,最终绘制出了一张水体污染点位地图,形成了湘潭市城区水体污染调查阶段性报告,为相关部门开展后续治理提供了参考。
“近年来,湘潭下大力气整治黑臭水体,成效明显,周边环境明显改善,但黑臭水体是长期形成的,治理非一朝之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爱护。”随着调研深入、坚守巡查,他发现,宣传与监督同样重要,只有通过宣传,才能让大家理解并参与进来。于是,他的身份慢慢地从“监督员”转变为“宣传员”。
如今,他每个月都会走遍24条黑臭水体,既发现问题,也做好信息收集、环保调研,并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同时,组织民间河长开展日常巡查、监督、宣传活动。南洋渠、阳塘、胜利渠、王家晒渠、胡家坝渠、新电厂渠……4月中旬,他又走在熟悉的渠道上,查排口、看管道、测水质,忙碌而充实。因为工作突出,他被评为2021年度全市“最美河湖卫士”。
保护好一江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