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静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如果形式单一、手段呆板、内容枯燥,干部教育培训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我市用足“绣花”功夫,以“有味”有效、“活力满分”的干部教育培训,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湘潭贡献干教力量和作为。
培训上“云端” 学习“不打烊”
5月13日,湘潭市党员干部网络培训工作会议表彰了优秀单位和个人。“网络培训快捷、方便、实用。”优秀学员代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胡敏坦言,她十分喜爱网络培训,从最开始的电脑端学习,到后来的手机App,再到现在的“红土地—湘潭组工”公众号上也可学习,网络学习五年来,学习越来越便捷,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网络学院对我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帮助,我获得的是思想和实践的双重提高。”胡敏说。
网上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2012年挂牌成立的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10年来积极探索“互联网+干部培训”模式,努力把培训平台从现实延伸到网络和手机,变“面对面”为“屏对屏”,为干部教育培训开辟了学习新天地。
我市综合运用中国干部网络学院、省、市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强国平台等线上平台开展网络学习,基层干部培训乘“云”而上,实现了全覆盖、无盲区。
学员来“点单” 组织“上菜单”
实践出“题目”,学员来“点单”,组织“上菜单”。针对基层干部在振兴乡村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湘潭县排头乡等乡镇“借智”文博堂,邀请有关专家到当地围绕发展湘莲、水生花卉等为基层干部现场授课,解疑释惑。
市商务局则利用自身优势,拍摄制作了一期“如何发挥电子商务在乡村振兴中的先行作用”的视频,提供给各单位开展基层干部培训时使用。
……
为满足学员多样化需求,我市注重整合全市师资力量,由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党员教育中心牵头下发了《关于调整完善湘潭市市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的通知》,目前已初步核定汇总124门课程和师资124人,打造各类精品课程32门,为基层单位开展培训提供“菜单”服务。
各地齐“出招” 阵地“新花样”
韶山依托毛泽东同志故居、纪念馆、烈士陵园、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和实景演出、沉浸式情景剧等本地丰富红色资源,将红色教育融入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让每一位走进韶山的党员、游客和市民,受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精神的熏陶。
各县(市)区多措并举,强化阵地建设,学习阵地玩出“新花样”。湘乡市投入专门资金建好了22个乡镇党校,并规范办学,集中开展基层干部培训。雨湖区与湖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利用该区华银生态园资源,筹办雨湖乡村振兴学院,推动校地合作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岳塘区利用盘龙大观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吸引众多外地基层干部前来参加培训。“趣味”课堂让教培更“有味”。
教培重“固本” 牢记“出发点”
“主题培训有政治的高度、专业的维度、理论的深度、暖心的温度,培训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提供了大量的乡村振兴理论学习知识”。湘潭县青山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方旭在培训心得中写道。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关于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要求,灵活采用“线下+线上”“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和“城市基层干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题培训计划”,不断增强基层干部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据悉,我市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办各类专题读书班、主体班48期,示范推动各地培训干部1万余人;认真组织新提任领导干部党的理论、基本知识测试试点工作,得到省委组织部充分肯定;持续深入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基层宣讲,20万余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宣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