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最美’农民工学习”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郑镱慧子
如果不是下楼梯时,喻合军总是先迈左脚再收右脚的习惯,我们很难看出他与常人有何异样——创业初期,他因一场车祸致使右小腿截肢。
如今,他在韶山市杨林乡创办的腊制品厂年产值达1400余万元,吸纳了一批残疾人和贫困户就近就业。他以自身经历激励残障人士奋斗谋生,尽己所能帮扶弱势群体,走上共同致富的路子。只因为一句话——“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
“脚残,志不能残”
2003年,喻合军所办的腊制品厂正处于起步阶段,资金、技术和人力都非常紧缺。还没能与创业初期的艰辛争出个高下,一场车祸带走了他的右下肢。从此,喻合军只能靠假肢行走。
作为公司“领头羊”和家中的顶梁柱,喻合军根本没有时间消沉。还躺在医院病床上,他便忍受着刚截肢的剧痛,接打电话,安排生产、做好客户沟通。出院后,他拄着拐杖进车间搞生产;销售跟不上,他又亲自跑去湖北、广东的各大城市联系业务。
问他痛吗?“痛啊,走一步、痛一步。”可就算假肢把腿部截面常常磨得血肉模糊,他也一声不吭、咬牙坚持。
收验原材料、巡查生产线、联络客户拓展销售渠道甚至送货,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喻合军总是忙个不停。这些年来,在朋友圈中,他的微信运动步数长居前列,下万步的日子极少。他总说:“干实业,就必须得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哪管你是不是个残疾人呢!”
凭借惊人的毅力,6年后,喻合军的公司终于解决了资金紧缺问题,打通了销售渠道,同时扩建了厂房,购进了一批先进机器设备。随着技术力量的增强,公司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赢得了大批消费者的信赖。2015年,喻合军将自己创办的腊制品厂更名为韶山市韶新食品有限公司,并再次扩大生产。2021年,公司年产值达到1400多万元。
那些没能打倒喻合军的困苦,最终成为了他的“功勋章”。这几年,他的公司先后获得“质量信得过单位”“诚信经营之星”“湘潭市残疾人自主创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获评湘潭市“残疾人阳光致富带头人”,成了当地的“名人”。
“弱势,并非弱者”
随着的生意慢慢红火起来,喻合军却开始思考其他的事儿。“我自己能够体会到身体残疾对生活工作带来的不便,深知残疾群体的不容易。”喻合军说。
他为此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招工优先考虑残疾人,根据他们的残疾类别和等级,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安排合适的岗位,优先指导服务残疾人家庭。如今,韶新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员工20个,其中残疾人8个、精准扶贫户1人,其他11人都是60岁左右就业困难人员。
“我命好,碰到了一个好老板!”村民李文辉在这里稳定工作已经3年。多年前他在外务工时,两只手的大拇指被机器截断,身体残疾后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喻合军主动找上门,诚恳邀请李文辉到公司上班。“平均每月能领到3000多元工资,离家也近,对于60岁、身体有残疾的我来说,不能更好了。”
喻合军还经常以自己亲身经历,鼓励和激发残疾人和贫困人群的生活工作热情,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村民蒋奇志在外打工负伤,不幸锯掉右下肢,意志消沉。喻合军得知后,一有时间就去他家开导,讲自己过去的经历,鼓励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
患有精神类疾病的蒋国任十多年没从事劳动生产和外出打工,一直把自己封闭在家里,依靠60多岁的父母供养着。喻合军主动带他去医院做精神类残疾鉴定,申请残疾证,争取优待,缓解家庭压力。
蒋卫兵夫妇都是持证残疾人,又是精准扶贫户。喻合军主动向政府部门申请成为其结对帮扶对象将,定期家里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并每年送去慰问金。
近几年,年近60的喻合军慢慢将公司交给儿子打理,自己也没有闲下来,而是奔走在公益一线,累计捐助爱心款项20多万元。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他还在村上自发成立了一支文明志愿队并担任队长,专注于人居环境整治、扶贫济困、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活动,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从当初遭遇命运玩笑的不幸儿,到如今为别人“撑伞”的人,喻合军说,“最重要的是,这一切能够让更多残疾人看到,他们虽是弱势群体,但并不是生活的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