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快70岁的人了,还坚持在田地里忙碌着,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年轻人学习!”5月16日,湘乡市龙洞镇和睦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章海波对村民胡信生赞赏有加。
当天14时,胡信生正在田垄中查看早稻田水位,顺路收集沿线村民家里的生活垃圾,与前来指导早稻田间管理的镇、村干部不期而遇。交谈中得知,他从早上7时左右出来,在田间地头忙这忙那,一直还没有回家吃中饭。“吃饭早点晚点无所谓,我经常以干完手里的农活为标准,这么多年来都习惯了。”他笑着说。
今年,胡信生种了约100亩早稻,4月底以前全部移栽到位,是往年水稻耕种面积的两倍,而且耕地、抛(插)秧基本是他和妻子沈建中两个人完成。
69岁的胡信生曾是一位汽车驾驶员、参战老兵,有过9年军旅生涯。“退伍不褪军人本色,退伍不褪艰苦奋斗的作风”,他复员回到农村后时刻铭记部队首长教导。既利用一技之长跑运输挣钱,又坚持种田种地、喂养家禽家畜,靠勤劳的双手让家庭日渐富裕起来。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双女儿学习、劳动都很优秀,长大后都成了国家公职人员,收入稳定。如今,他自己每月也有固定的退伍军人生活补助,照理说,有条件过上清闲日子安享晚年了。然而,他不仅没有让自己“清闲”,反而增加了劳动任务。
去年,和睦村调整保洁员队伍,可供选择的村民很有限,有些年纪偏大、身体不太好,有些身体很好但责任心不强;还有些自身条件合格,但嫌保洁员报酬太低不愿干。村“两委”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找胡信生试试看,未曾想他满口答应了。胡信生负责6个组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既当保洁员,又当宣传员,每天起早贪黑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农业生产和日常保洁两不误,得到村民群众的一致认同。
今年,和睦村与一家农业公司签订了粮食产销合作协议,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双季稻种植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是,村里的规模种粮大户(合作社)生产能力有限,其他散种农户更是力不从心。于是,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组长带头,分别领下了数十亩、上百亩不等的双季稻种植任务。胡信生也主动请缨,在多年来流转50亩水田的基础上,增加了50亩。从春耕、播种、育秧到抛秧(插)秧,夫妻俩每天从早到晚忙碌,基本没有请过人工,天黑后才收工回家。
“和睦村水利条件不太好,种田难度比较大,收益偏低,很多村民不愿种。但我一直坚持种田,民以食为天,不种田哪有粮吃?更何况,像我这样种田,单季每亩纯收入有500元左右,也不算很低了。”胡信生坦言,这些年,为尽可能节约种粮成本、增加收益,他自己用小型犁田机耕田,自己抛秧,只租用收割机采收。平时的治虫、除草等田间管理,全部是夫妻俩完成,一般不租用农机、不请人。
说起这些年来的生产经历,胡信生表示确实很累,没日没夜地干农活。两个女儿从上学到参加工作,除了以前“双抢”季节恰逢放暑假能够帮一点忙,上班、成家之后根本没时间回来。但是,每到岁末盘点自己种田、喂养鸡鸭的收成时他又非常自豪,一切疲劳、辛酸都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