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珊 实习生 刘婧怡)为落实省、市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要求,雨湖区围绕道路安全隐患治理,严把“三道关”,确保“三到位”,为群众出行牢牢系紧“安全带”。
严把排查关,确保问题排查到位
雨湖区是典型的城郊接合区,辖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大部分穿山临水而行,路网密布。部分早期建成的公路临水临崖,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为此,雨湖区政府出台了《雨湖区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总路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委员会,畅通了县、乡、村三级隐患排查模式,实行月调度、季讲评,确保隐患排查的及时性,累计摸排临水临崖道路安全隐患点900余处。
严把整治关,确保隐患治理到位
雨湖区切实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财力,分轻重缓急,先行解决安全风险等级较高、交通量较大的路段,其余路段通过新增爆闪灯、标志牌,并采取临时管制措施。雨湖区农村公路里程达512.128公里,通过近几年逐步实施,省、县、乡、村道已全部完成整改。今年摸排发现48条道路累计38公里临水临崖路段安防设施缺乏,目前已完成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并于3月份进场施工。
严把监管关,确保治理效果到位
雨湖区教育、交通、交警、应急管理等部门,严格审批校车路线,对安防设施不全的新增路线不予批准;对巡查发现校车路线缺乏安防设施的路段,责令停止运营,并待安防设施完善后再予以通行。该区还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安防设施进行专业检测,对安全防护栏强度、厚度、埋深以及标线、标牌等各项性能进行检测,验收过程中,邀请交警部门给予进一步的指导意见,确保项目建设合格。
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雨湖区累计投入整治资金3800余万元,整治安全隐患点1090余处,隐患里程达160余公里。截至今年3月,该区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53.1%,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0%,受伤人数同比下降49.3%,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19.9%。
整治交通顽瘴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