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初夏阳光,徜徉在银田镇河街石板路上,看韶河碧波荡漾,赏民宿古建筑的红墙蓝瓦、飞檐斗拱,老街的古风古韵扑面而来。这就是今日之银田古街。
银田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昔日的银田古街街道用石块铺砌而成,房屋多数为两层木架子青瓦房,间壁用木板相拼,或用篾织敷上泥巴石灰,户与户共垛相连,几进房屋之间有三合域青垛墙,包阶基而砌,其中四亩街的垛墙外观较有特色,至檐口处不用木挑,而是用青砖加灰浆砌成,向前凸出,并向上高高翘起,颇有宫殿亭阁的建筑风格。
当地居民告诉我们,银田镇东距湘潭县城40公里,南距湘乡县城25公里,北距宁乡县城45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于商业发展,又因韶河水运便利,银田古街曾十分繁荣。
古街由四条街组成,以张公桥为界,往北依次是老岸、河街、半边街,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往南便是四亩街。水路经韶河、涟水、湘江通湘潭、下长沙,韶山一带的谷米,由码头运往湘潭,又从湘潭运来食盐、布、枯饼,一来一往,十分热闹。
到了民国时期,银田镇古街更是商贾云集,老岸街、河街、半边街商贸繁华,饭店旅舍、肉店、酒作坊、红漆铺等皆在此处。在四亩街,钱庄、杂货行、绸缎庄也是一应俱全,著名的商号“鸿祥”药店、“明大”南杂百货店就在四亩街。
69岁的冯泽源告诉我们,他的爷爷从江西移民前往湘潭县姜畲镇,于1930年迁入韶山市银田镇,韶山镇的商铺中也有他家的一席之地。他爷爷在银田老街开酒坊,还有一个石匠铺,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当地最有名的石匠。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银田镇开始修建公路,六十年代通了铁路。因航道长期缺少维护,河床淤塞,加以陆运交通方便,物资运输逐渐弃水走陆。1966年以后,基本处于断航状态。韶河失去了水运交通枢纽的作用,经贸中心开始向交通方便的公路、车站转移,银田古街从最初的繁华慢慢走向没落。
但河街至今仍保留着一家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商业老字号“庞恒泰”,如今改名为“庞氏手工面坊”。面坊的主人庞子玉介绍,他的太爷爷从江西迁入银田,开杂货铺、做手工面,赚取加工费。“几代人,一辈子,认真做面。”庞子玉说,这就是他们家生意经久不衰的秘诀,从12岁到70岁,做了一辈子面的庞子玉如今身体不好,他的儿子和媳妇又接过了“交接棒”。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银田古街进行了提质改造,重塑文化古街古镇,发展旅游业,着力将银田打造成韶山旅游名片。银田老街正以崭新面貌,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