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锴
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早上7时20分刚过,湘潭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湘大附校”)门口,校领导已撑着雨伞开始迎接学生、疏导交通。
“学校领导护学举动每天都在坚持,风雨无阻。”正在送儿子上学的李颖虽然戴着口罩,但掩盖不住满脸的喜悦,她由衷地说,“家门口建起了这么好的学校,我幸运地享受到了这份福利。一个多学期下来,敬业的团队、先进的理念、优秀的成绩都已成为学校的工作亮点,希望我的孩子能在这里茁壮成长。”
配置“高大上”设施 环保先进
湘大附校位于雨湖区高岭路,占地180余亩,投资4.8亿余元,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12年(小学至高中)一贯制公办学校,已于去年9月开学,现有涵盖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部的39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
学校除了有“高大上”的足球场、田径场、体育馆等标准化的运动场地,就连教学综合楼、艺体楼、科技智能馆、图书馆、公寓、食堂及学生社团活动场地的设计都非常时尚大气,在周围绿化景观的映衬下,整个校园如火红芙蓉盛开,充满着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积极向上的阳光气质。此外,教师办公与教学、食堂等区域连廊设计,保证了教与学、学与食的功能互动。
“大到齐备的功能室,小到一幅幅精美的挂图,干净整洁的教室,摆放整齐的桌椅,都让我们家长感受到了老师的用心用情。”李颖说。
建设高标准师资 名校引领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湘大附校负责人说,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当前的重中之重,不懈追求。目前学校已有教职工138名,其中,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1人,省市级首席名师2人,高级教师48人。领导班子与诸多老师均来自湘潭、长沙名校。聚众校之长,正蓄势腾飞。
如何立足自身,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湘大附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去年秋季开学以来,长沙市一中组建“学科首席教师”管理团队,全面负责湘大附校各学科教学,两校实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评价,并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到长沙市一中学习交流。前不久,长沙市一中多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来到湘大附校,走进教室、走近师生,听课、评课,为学校课堂教学“问诊把脉”,积极探索实效课堂建设策略。
湘大附校在参与“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等培训的同时,还创设了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体育与劳动教育、艺术等7个大学科教研组,增进各学段学科教师、多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营造了老师们你追我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可喜局面。
前不久举行的全市第三届初中教师“新视野”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上,全市各县(市)区共191位教师参加15个初中学科竞赛,湘大附校参赛的5位老师都荣获一等奖,语文、数学更是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激发潜能
我们走进湘大附校,入耳便是孩子们礼貌的问候,举目便是孩子们明媚的笑脸。
孩子们这种表里如一、内外一致的幸福感,来源于学校别出心裁、独具特色的育人方式。湘大附校负责人介绍,学校以“崇尚自然、自主生长、健康幸福、追求卓越”为育人理念,联合湘潭大学、长沙市一中,发掘高校、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构建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并大胆探索实践,强化其责任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以“人格自尊、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管理自治”为特色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湘大附校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学校不仅开设了艺术类、体育类、生活类、益智类、阅读类等特色课程,还通过开展“迎中秋,话团圆”“我和祖国共成长”“红心向党,筑梦成长”,以及课堂常规比赛、眼保健操比赛、篮球比赛、环校跑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教育教学与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融为一体,在丰富多彩、人人参与的活动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今年湘潭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中,湘大附校取得了“低进高出”好成绩。很多学生相对于中考排名跃进几千名,有学生还冲进了前150名。
目前,学校正在全面布局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并以昂扬的斗志朝着“实验性、示范性、优质化、国际化”“省内一流、全国知名”“师生幸福、社会满意”的品牌学校而努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