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雨季到来前,刘富强就拓宽了家门前的几百米道路、平整了一大片的地基。因为他希望在雨季过后就对老房子改造,同时新建厨房餐厅,赶在春节前开办一个农家乐。农家乐将主打土鸡、水鱼及时令特色乡土菜,为的是通过吸引游客现场体验、进一步拓展土桥土鸡及当地农副土特产的销路。
刘富强出生在射埠镇谷合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和很多同龄人一样,“80后”的他不愿和祖辈们一样将自己束缚在乡下脸朝黄土背朝天地过一辈子, 读完初中后便在职校学习了家电维修技术,毕业后先后在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闯荡,待积累了一定技术和资金后又回到湘潭,在基建营电脑城开了一个专营电脑及电子监控设备的档口,自己当起了老板。
开始几年由于电子监控市场刚刚兴起,市场处于不饱和状况,刘富强的生意也做得顺风顺水。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意越来越难做,到2015年,刘富强选择了退出。
退出商海后的刘富强选择回乡创业。“我之所以选择回乡下养鸡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在城市生活了十多年的我,知道真正的乡土食材在城里需求量大、有市场;二是有一个本家哥哥养土鸡养了十多年,尽管规模不大,但很成功,收入也比较稳定,关键是这位哥哥愿意传授经验;三是老家的房子原本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山冲,现在居民们都搬走了,山冲里有近千亩的荒山可供养鸡。”刘富强说。
尽管有场地、有技术支持,但市场还得靠自己来开拓。
起步阶段起,刘富强就走了一条不同常人的市场拓展之路——上门推销。为此,刘富强每天凌晨两三点就得起床将鸡转运到县城,然后沿街一家家饭店上门推销,这样刘富强便慢慢地有了一个不断壮大的基础客户群;后来刘富强又通过线上推广的方式,由县城推广到市区再拓宽到邻近的长沙、株洲等地。
这种“以销定产”的模式尽管看起来发展较慢,但刘富强走得很稳。到2021年,刘富强除自家鸡场出笼土鸡近4万羽外、还帮合作社及周边农户销售土鸡1万多羽。
总量5万多羽的销量规模已经不小了,但随着周边农户养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刘富强开始考虑通过创办农家乐另辟一条新的销售渠道。
未来农家乐将以土鸡为主打,但光靠土鸡肯定不行,于是刘富强又开始尝试养水鱼,并通过湘潭县谷合种养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一起发展有机特色蔬菜种植,后续还将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
“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将以土鸡主打的当地种养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乡亲利用农村的优质资源和劳动力发展种养业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刘富强说。
回乡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