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2年05月28日

读书是自己的成长

曾娟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父亲是一名矿井工人,母亲是小学民办教师。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不爱说话,但很爱看书。母亲性格活跃些,不仅喜欢看书,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可能是受到父母亲的影响与熏陶,从小学开始,我就痴迷读书,为的是有一日能像母亲一样,写出受到他人称赞的一手好文章。

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便开始看《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长篇名著。隔壁家的小姐姐在院子里玩橡皮筋、丢沙包的时候,我则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家里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或难以理解的句子,会认真做好笔记,等母亲下班后缠着母亲为我解读。三番五次,从没见母亲厌烦。成年后,有一次母亲和我聊起小时候的趣事,提起了这事,还表扬我“小时便好学”。我心中着实有点惊喜。

中学时,学校成立了文学社,上初二的我当选为社长。自那以后,我更是爱上了阅读与写作。本不宽裕的父母亲节衣缩食,为我订阅了很多报纸与杂志。母亲还为我做了好些个剪贴本和摘抄本。看到写得好的文章,母亲会替我剪下来,黏贴在剪贴本上,也会要求我大声朗读甚至背诵。我天天写日记的习惯便是那时养成的,直到今天。

初中二年级,我的第一篇文章见诸报端。那是一篇名叫《走过七月》的五百字散文。尽管写作技巧还不成熟,但写出了真情实感。这篇文章的发表也让我明白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道理。

最忘不了的是我高中时代的语文老师。彼时,他刚从师范大学毕业没多久,知晓我喜欢阅读与写作,便把家中的藏书借给我看,还鼓励我在文学的道路上,坚持、坚守、坚定。他告诉我,从古至今,为文者,开始离不开模仿,但终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但凡流传千古的文学佳作,莫不是坚守了人性的“真、善、美”,而不是沉迷于自己的小情调。生命有宽度与广度,文章亦如此。虽然,彼时的我一知半懂,但我知道,文学这条路,我才站在起跑线上,路还很漫长。

读大学时,有幸就读于文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文学理论,有方法地阅读文学作品。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让我明白了古人对浪漫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让我懂得了历史的变迁,王朝的更替,以及劳动人民的渴盼。而唐诗宋词元曲,李白的浪漫豪放,杜甫的雄浑朴实,苏轼的慷慨豪迈,李清照的深情婉约,柳永的凄婉绵长……代代人才辈出,至今难以超越。历史和政治也是我所偏爱的。如果说文学让我痴,那么,历史和政治则让我懂。在读史的时候,常常沉醉于书中那恬静的红、冷落的紫、苦笑的白与绿。在书中,我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可以尽情领略那一缕缕幽幽的古味,去尽情体会那一个个风流才子、落魄诗人的心情境界……

现在,我再次以学生的身份踏入湘大,攻读政治学。尽管学业繁忙,但我每天还是会抽出二至三个小时读散文诗歌。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在灯下细细品读唐诗宋词、历史传记……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风景无限的旅行,那么读书则是帮我们擦亮了双眼,写作让我们学会用心感受这趟旅行的美好。在途中,尽管有时你是一个人,但因为有了书的陪伴,你不会感到孤独与寂寞。与他们对话,让你睿智,让你勇敢,让你成长。

--> 2022-05-28 曾娟 曾娟 1 1 湘潭日报 c72103.html 1 读书是自己的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