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希台)今年7月以来,我市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加剧。7月9日至9月初全市平均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偏少78.6%,为1961年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少值。我市集中力量帮助缺水地区找水、送水,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
在湘潭县白石镇白石村,村民徐月娥说,虽然今年持续的干旱很少见,但是自家的生活用水并不发愁,因为当地政府在屋后的山上找到了新水源,全天24小时都有水可用。“找到这个水源后,我家里的生活用水足够了,邻居们还到我家来接水,每天用不完。”徐月娥说。
在白石镇政府干部的帮助下,山上新找到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到水池中,不仅让徐月娥开心不已,也解决了附近100多人的饮水问题。近段时间,白石镇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抗旱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想方设法寻找水源的同时,还发动群众深打小水井,开辟抗旱水源,提升抗旱能力。近期全镇已经新建成抗旱小水井50多个。
“利用地形优势和湘江优势,我们开发了小泉眼、小水井、小水池、小水桶、小罐车等‘五小’水源工程,有效地补充了我们水源的不足,保障了居民的生活用水。”湘潭县白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谢红杜说。
在集中力量帮助缺水地区找水、送水的同时,当地还全力做好粮食生产用水安全。湘潭县种粮大户向桂香今年种植水稻2000多亩,水稻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当地的紫荆湖水库。这座小一型水库始建于1958年,最大库容380万立方米,目前水量只剩下不到120万立方米,预计用水可以持续到9月底。向桂香介绍,再坚持10天左右,水稻就将收割归仓,由于水库用水管理有序、调度精准,这次罕见的旱情对粮食生产影响不大。
市水利部门统计,目前全市共计47个乡镇遭受干旱灾害,饮水困难人数5000多人。通过管网延伸、新建水源、抽水蓄水等方式妥善解决因旱饮水困难问题。保灌方面,韶山灌区可持续供水到10月上旬,重点中型灌区平均可保灌15天,一般中型灌区平均可保灌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