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雨湖乡村振兴学院内,来自姜畲镇、鹤岭镇、响水乡、长城乡的70位种粮大户正在认真听课。为期一周的2022年湖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湘潭市雨湖区植保无人机飞手培训班当天结业。
“这里的学习环境太好了,免费培训,食宿全包,对我们来说是大大的福利。”一位学员感慨道,学习这几天,他把雨湖区姜畲镇青亭村附近走了个遍,没想到青亭村不仅建设了一个乡村振兴培训基地,还让整个村庄里里外外变了样。
阵地建设,把准乡村治理“方向盘”
放眼青亭村村部,清一色的青砖白瓦,以及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精心设计的LOGO配色与窗棂一致,感觉大气、简约、经典。
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从去年开始,青亭村启动了村部提质改造工程,以新旧村部两栋楼为主体,统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党群服务中心,高标准完善数字化、智能化的“一门式”服务大厅。办公场所一楼设有便民服务大厅、调解室、警务室、退役军人服务站、慈善超市,二楼有党员活动室、村两委会议室、阳光书吧。多功能活动楼设有党建展厅、医务室、妇女儿童之家、老年活动中心等,甚至预留了驻村企业的办公场所,布局合理。
青亭村活动场所改造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除办公场所1000平方米外,还打造了约20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建设了百姓大舞台、篮球场、健身场地、孝文化墙等。“之前烟雾满天的铁厂改造成了文体广场,堆放杂物的场地变成了清廉主题花园以及生态停车场。”青亭村党总支书记卢建强说,当初村里下决心投入资金提质改造村部,现在看来改造效果令人满意,全方位激发了青亭村的活力,凝聚了人心,增强了乡村振兴战斗力。
2021年,青亭村获得“湘潭市垃圾分类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2022年度市级人居环境整治十好村”等荣誉称号。
精神赋能,使好人心向背“度量衡”
乡村治理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村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
走进青亭村便民服务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姜畲智慧乡镇”数字平台控制系统,轻点鼠标,全村各地的外部情况一览无余。对面“爱心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洗衣粉、牙膏、清洁剂等日常生活用品,村民打开手机,可以清楚地查看到自己的公益积分所能兑换的生活用品。
“上个月,我用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了洗衣液、餐巾纸等生活用品。”在青亭村便民服务大厅内,村民朱炯与我们分享了他在村里从事公益活动的经历。去年底下大雪,作为志愿者的朱炯带着铲子和粗盐,与村民们一起在村内桥上铲雪;今年又积极参加了村内的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公益积分迅速上涨,高高兴兴地兑换了一波日用品。按照青亭村《积分制管理细则》,积分兑奖涵盖乡村治理的每一个方面,村积分评议委员会负责核实情况,平台操作员执行加减分。目前,青亭村的智慧乡村数字平台终端覆盖各家各户,并通过加、减积分制考核管理,稳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包括基层党建、村庄清洁行动、产业提档升级、治安维稳,厕所革命、垃圾处理付费制在内的所有乡村治理工作。
志愿服务走进田间地头,文明乡风飞入百姓家中。青亭村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于2021年整合志愿服务资源,以支部党员为主体,邀请乡土文化能人、“五老”人员、乡贤、致富带头人加入,陆续组建起近90人的“七色光”志愿服务队伍,即“蓝光律动”少年队、“红光先锋”专家队、“橙光活力”文宣队、“银光闪耀”五老队、“绿光生态”创卫队、“金光溢彩”创富队、“黄光暖阳”睦邻队,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带动村民自发参与其中,大家共同为建设干净、整洁、富裕、和谐、文明的美丽青亭贡献力量。
记者手记
如今的青亭村,犹如一幅秀美的水墨画卷: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开放式广场……一砖一瓦皆显乡韵,田溪草木都是风景。
三分建、七分管,乡村治理的内核就是调动全体群众的积极性,让人人有责,事事有人管。许多来村里考察取经的人感叹:青亭村的风景很美,但村民从内心洋溢出来的幸福感,比外在环境的美更加打动人心。青亭村通过搭平台、建载体、给资源、立机制,让群众知情有渠道、参与有平台、监督有手段、当家有方法,激活了群众和社会的力量,推动村民在身份上实现了由“你和我”向“我们”转变;在思想上实现了由“不理解”向“愿参与”转变;在行动上从“要我干”变为了“我要干”,形成了共同营造美丽家园的生动局面。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