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锴
即便是在难得的休息日,湖南省第二届“最美思政课教师”、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小军仍在为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作准备。
自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杨小军一边忙于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边忙着在本校以及湘潭理工学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外校宣讲二十大精神。他说:“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时间送进思政课堂,是每位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这正是杨小军奋战教育一线二十载的坚守。他致力于探索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推动制定《湘潭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方案》等,带领团队开发100余集特色微课,探索“思政+专业”深度融合模式,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打造思政课实践基地,思政改革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一堂好的思政课,内容很重要。”除了探索思政课的新模式,杨小军在思政课的内容上狠下功夫,努力钻研教研教法,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他总是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即使是看起来最寻常的作业,在他的眼里,也大有“文章”可做。
“假如由你负责撰写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你会怎么写?”杨小军给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本科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没有篇幅限制,唯一的要求是要融入专业知识。在他的引导下,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试着将专业理论融会贯通于生活,将点滴思考落笔于纸上。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有了新目标、新方向,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我要成为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行者,成为思政课质量攻坚战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排头兵。”谈及未来,杨小军说,他正在深入研究,如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自己的思政课堂结合起来,特别是要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清晰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学生,把思政课上得既有意义又有趣味。
二十大精神热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