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白玉
12月10日,中共湘潭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湘潭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而团结奋斗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全会精神在与会代表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将坚决扛起使命担当,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会决策部署,继续大力弘扬“三牛”精神,大干快干抓紧干拼命干,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的新胜利。
全面学习把握落实,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
全会指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湘乡市委书记赵新文表示,迈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湘乡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以市委全会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一条心干事业、“一盘棋”抓工作、一股劲促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贡献湘乡智慧和力量。
“《决定》对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怎么学、怎么悟、在湘潭怎么干作出了全面部署,彰显了市委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敏锐的行动自觉。”湘潭县委书记黄劲松表示,湘潭县将对标对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当践行全会精神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岳塘区委书记曾志君认为,《决定》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一脉相承,极具时代特征、契合湘潭实际。岳塘区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全会精神上来,同心同德、同向同力、团结奋斗,在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中坚持走在前、作表率。
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全会指出,当前湘潭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的新征程,全市发展面临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环境、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的新胜利。
“全会为下阶段工作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划出了重点。”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汉军表示,市水利局将继续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在今冬明春实施好74个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3.7亿元;将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大力改善河湖生态质量;将守牢安全发展的底线,持续做好“蓄水、保水、管水、用水”四水文章,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
“应急管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席晓刚表示,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扛牢“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推进政治建安、宣教促安、依法治安、基础固安、科技强安、人才兴安等各项工作,真抓实干、较真碰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贺丰炎表示,全局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坚持以美丽湘潭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凝心聚力增进民生福祉,用心用情满足群众期待
全会指出,要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最高追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从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就业创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康湘潭等方面真抓实干,全面提高全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唐正武表示,全市教育系统将把教育办强办优作为湘潭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生命重于泰山,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责任重大。”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唐文静表示,全市卫健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将把市委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持续抓好疫情防控救治、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健康湘潭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湘潭发展大局,奋力推进湘潭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市民政局党委书记文雯表示,全局上下将坚持知行合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履行最底线的民生保障、最基础的社会治理、最基本的社会服务和专项行政管理职能,持续强化基层和基础工作,加强各类民政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夯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岳塘区长塘创新创业街联合党支部书记许伦表示,街区将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抓实抓好搭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电商共享直播间”、创建“红色驿站”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家座谈沙龙、双创大赛、专家导师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多管齐下助力市民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