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贵 通讯员 左凤娟 邓新文
湘潭经开区保税路以东、石码头路以西、金鹏路以南合围而成的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联东U谷湘潭九华),一栋栋标准厂房鳞次栉比,成为园区一道靓丽的产业“风景”。这里是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产业集中区,一期项目3.3万平方米建筑已全部租售完毕,签约入驻企业达到40余家。未来这里将以打造百亿级的医疗器械及高端生物医药产业为目标,力争实现新增入园企业300家。
园区既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今年来,湘潭经开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的建设与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人翁”精神推动
跑出项目“加速度”
刚建设完成,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产业集中区一期(联东U谷湘潭九华)项目就迎来了喜庆时刻。8月31日,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授牌三周年暨产业集中区一期项目竣工仪式在这里举行,现场19个医疗器械及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3亿元。
联东U谷现场负责人赵敏介绍,“在产业集中区一期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得到园区大力帮助。尤其是在竣工验收过程中,各项手续由串联变并联,加快了竣工手续的办理,让项目招商、销售顺利推进。”
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产业集中区的建设,对于湘潭经开区来说意义重大,标志着该区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发展有了全新的平台支撑。为加快项目建设,湘潭经开区各部门、各党支部发挥“主人翁”精神,全力支持、精心服务。其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湘潭经开区分局党支部就主动制定了工地巡查制度,每周一至两次,由技术骨干实地指导项目整改,推动项目加速完工。通过“依据项目现场建设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出具测量成果”的方式,将项目测量分成项目建筑主体测量、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测量、地下管线测量三部分,每部分实地测量后于第一时间整理形成书面成果,相较于以往需要项目建设完成再全面测量的局面,分阶段测量相当于将部分测量和成果整理的时间并联,大大缩短了规划核实资料准备时限。
党员带头
“一对一专属服务员”制度显成效
实施“千百十”工程,载体在园区。湘潭经开区围绕稳经济、强产业、培主体,在全区深入开展“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暨“正作风、提精神、鼓士气”专项整治行动、“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联企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主要领导带头,党员干部职工全员下沉,贴身服务园区企业,注重解决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中的难题。
今年8月,该区又主动“加码”,在党员干部联企行动基础上实行“一对一专属服务员”工作机制,针对不同企业规模、类别,分层级、行业排布联点干部,将原226家规上企业扩展为服务496家规上规下企业、门店及在建项目,今年11月再进一步扩充至近1200家市场主体,联企人员从147名扩充为全区干部职工,形成覆盖基层党建、优化营商、助企纾困、惠企政策、金融服务、研发创新、外贸提升、安全环保、疫情防控、减税降费、要素保障、人才培养等长效机制,实现开发区干部职工全员下沉,贴身服务园区企业100%覆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一年来,全区近500余名“一对一专属服务员”进行8次大走访,收集企业电子问卷表单1298张,1000余条企业诉求全部靶向解决、闭环处理,当即为企业解决问题率达70%以上,通过限时交办、每月一次的“亲商优商企业接待日”圆桌会议、每周一次的重点项目调度会,帮助企业解决剩余20%的难题,10%的遗留问题专人专项协商解决,打通企业项目发展中的“肠梗阻”,推进涉企遗留问题清零,进一步擦亮经开区“三个服务理念”金字招牌。今年上半年收集的249项问题已形成工作闭环。下半年进行了以“助企纾困”“安全生产”“贴息贷款”“疫情防控”“营商环境”为主题的走访,将融资困难、用地需求、培训指导、市场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等766条问题、诉求分解到园区27个部门,已全部进行交办、限期要求回复。通过联企走访,该区收集整理企业供需信息,搭建供需合作平台,举办了现场供需对接活动13场,协助园区汽车、建材、装备制造等行业企业达成供需合作订单10亿元;举办党政银企对接会,48家园区企业与一批省级金融机构和驻潭银行签约,总金额达到131.67亿元。
强堡垒、当先锋,湘潭经开区的党建活力正转化为发展活力。今年前三季度,湘潭经开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7.6%;成功吸引了三类500强项目6个、投资2亿元以上的省外投资背景项目18个,重点突破10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1个;促进新增市场主体5394家;今年,西环线一期、中铁城建一期、联东U谷、丰树产业园等34个项目竣工投产;吉利汽车、舍弗勒、利欧泵业等5家企业产值实现成倍增长;66个医疗器械产业新投产项目产能有效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