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2年12月14日

本土文艺宣传二十大精神“声入人心”

本报记者 谷桔

当前,我市各单位、各部门、各系统、各战线纷纷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湘潭文化底蕴深厚,有不少极具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广大文艺爱好者们发挥创新创意精神,将优秀的本土艺术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花鼓小戏:《主席的衬衣》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结合“三个务必”,湘潭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文艺志愿者创作了花鼓小戏《主席的衬衣》。

该戏以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为背景,紧扣“三个务必”精神内核。回乡期间,毛主席给家乡人民留下了很多难忘瞬间,其中一件破旧的衬衫让人记忆深刻。这件衬衣缝缝补补了很多次,众人在洗衬衣、烫衬衣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一代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风骨。

这场花鼓小戏不仅在旋律、唱腔等方面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唱词中的“湘潭味”也很浓,比如“喋,烫缸来打嘞!”“皱巴巴的,冒烫抻哩”“哎吔!你们看啰,主席真的回来哒嘞!”等,深受湘潭人民喜爱。

皮影短剧:《粮仓的守护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湘潭人民十分熟悉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全国劳动模范李罗斌正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践行者,皮影短剧《粮仓的守护者》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1985年以来,泉塘子农技站一直是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中试示范基地,李罗斌跟随袁隆平的脚步,从“三系杂交稻”到“两系杂交稻”再到“超级杂交稻”,共引进杂交水稻新组合192个,为农民增收数亿元。退休后的李罗斌仍在试验田里奋斗……

在口述故事的同时,该短剧以纸影戏的方式呈现。省级非遗项目“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纸影戏影偶制作技艺)”传承人吴渊,花了1个多月时间,制作了不同年龄段的袁隆平院士、李罗斌及李罗斌之子的影偶,以耳目一新的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声:《我爱读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自信”也是他多次提到的字眼。而曲艺工作者是文艺轻骑兵,相声节目《我爱读书》就是紧扣文化自信而创作。

去年8月,伴趣社入驻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湘潭人文化生活中的“新网红”。这次,相声《我爱读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曲艺中,讲述了读书对精神领域的建设的重要意义。相声演员通过诙谐幽默的表演,传递了读书改变气质、提升思想力、培养君子风范、历练人生品格等思想, 表达了文化人要心忧天下,要树立文化自信的观点,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 2022-12-14 谷桔 本报记者 谷桔 1 1 湘潭日报 c82408.html 1 本土文艺宣传二十大精神“声入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