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2年12月14日

汗水换清水 真心赢民心

——湘潭市2022年防旱抗旱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王希台 通讯员 成智超 张弦

12月9日10时,市水利局解除自8月18日启动的水旱灾害防御IV级应急响应。至此,我市持续近4个月的抗旱保供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7月8日雨季结束后,我市发生高强度、长时间、大范围的极端气象水文干旱,降雨之少、河湖水位之低、高温时间之长、蒸发量之大均超过历史同期。7月8日至10月31日,全市累计降雨仅60.2毫米,偏少83%,为1961年有资料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面对历史罕见高温干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全力开展找水打井、应急送水等抗旱减灾措施,优先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科学统筹安排好农村供水和工业企业取水,全力做好了“节水、用水、护水、爱水”四篇水文章,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用汗水换清水,用真心赢民心,确保了大旱之年无大灾。

打好蓄水保水“主动战”

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小水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787处农村小水源工程建设,新增蓄水能力309.95万方。

面对今年的旱情,不少乡镇稻田“喊渴”,而韶山市清溪镇清溪村却“不动声色”。该村党总支书记庞迎春一语道破“天机”:多亏了冬修期间整修的6口水塘。在抗旱的关键时期,清溪村稻田水量充足,禾苗绿意盎然。

今年年初,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可能出现旱涝急转的特点。对此,市委、市政府科学研判,提前部署,第一时间组织市县两级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防旱抗旱工作专班,积极打好蓄水保水“主动战”。

旱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田间地头、靠前指挥,督促指导各地加强各类水工程前期蓄水,确保了蓄水总量较历年同期多20%左右。在一个月无降雨的情况下,各地小水源平均蓄水量仍保持在80%以上,有效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对保障今年全市早中稻丰收起到了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防旱抗旱第一线,为困难群众排忧纾困;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先人饮、后农业、再工业”的原则,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各地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攻坚克难,科学统筹安排好生活与生产用水,优先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最大限度减轻了旱灾损失。

打好调水配水“攻坚战”

自旱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防旱抗旱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发展要安全”专题调度会上强调,要抓好“心连心走基层 面对面解难题”活动,抓好防旱抗旱,全力保障人饮和农业灌溉供水。

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全市上下多措并举、积极联动,切实打好调水配水“攻坚战”。

水利部门全面落实“7531”抗旱工作机制,开展“千名水利干部到田间”行动;农业部门积极组织调运抗旱农机具,指导帮助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气象部门抢抓时机、增雨增蓄,先后开展三轮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高温干旱;县(市)区科学制定了各地段配水计划和轮灌计划。同时,针对高地势村组季节性缺水情况,各地党员干部精准开展了调水配水、应急送水服务,有效保障了全市人饮安全和灌溉用水。

韶山灌区作为我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今年计划灌溉供水量为4.32亿立方米,通过提前谋划、科学调度,截至10月10日,已灌溉水量4.52亿立方米。

在旱情最严重的9月,为优先保障湘中地区的人畜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韶山灌区停止了洋潭和洙津两个水电站运转,保障每日有300万立方米的灌溉水量,确保了今年灌区范围无严重旱灾和农作物较大面积受损。

打好找水补水“持久战”

面对日趋严重的旱情,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将抗旱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Ⅲ级,积极组织各地全力落实打井找水、新辟水源等找水补水措施。

旱情发生后,我市先后投入水利救灾资金5420万元。全面排查抢修各类抗旱机具,紧急抢修恢复抗旱机埠的提灌功能,指导沿河沿渠乡镇增设临时机埠提水、利用机井、深井取水,先后启动蓄引提灌等抗旱设施引水1137处;迅速成立了抗旱打井服务队,累计派出工作组348批次、1553人,督促指导各地找水打井,积极开辟抗旱水源,全力打好找水补水“持久战”。

据统计,抗旱期间全市累计引提水量3599余万立方米,保灌面积23.26万亩;累计367口,供水达51.91万立方米,稳定解决全市饮水困难人数5948人,保供时间超125天。同时,湘潭县、雨湖区等地累计找到废弃矿洞、片石洞37处,新增水量1094万立方米,保灌面积达12791亩。

同时,全市各地广泛开展了“四水”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五进”活动,科普节水知识、节水措施和河长制知识,推广节水技术、节水器具的使用,多方面、多角度深化群众节水意识。

据统计,2022年,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为26.33万亩,相较于特大干旱年份2013年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97.27万亩减少了73%。全市未出现规模性因旱饮水困难问题,城区生活生产用水得到保障,各重点取水单位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2022年,我市累计农村因旱饮水困难人口10950人,仅为2013年为特大干旱年全市累计农村因旱饮水困难人口132669人的8%,目前均通过工程措施稳定解决,截止到11月,我市已无农村饮水困难人口。

--> 2022-12-14 本报记者 王希台 通讯员 成智超 张弦 ——湘潭市2022年防旱抗旱工作纪实 1 1 湘潭日报 c82425.html 1 汗水换清水 真心赢民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