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希台 通讯员 许星星)入冬以来,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各基层管理单位抢抓停水时机,全力抓好韶山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如渠内防渗衬砌、人行桥改造、渠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各渠道“多点开花”,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吹响了冬修水利“集结号”。
近段时间以来,气温虽然不高,但天气晴朗,有利于水利项目建设。12月12日,在湘乡市山枣镇韶山灌区总干渠“双江纵横”渡槽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搭建钢架,即将开始渡槽槽身加固施工作业。在渡槽上方不远处的渠道中,挖掘机挥舞手臂平整护坡,工人们则加紧渠道衬砌作业,工地一派繁忙的景象。
韶山灌区总干渠管理处主任朱伟介绍,总干渠10月15日落闸停水,计划2023年1月14日开闸放水,共计施工工期92天。项目开工以来,总干渠管理处分地段、分项目积极组织召开项目推进会,提前协调处理施工中涉及的交通、用电、土地临时租用等各类问题,施工中加强对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施工安全的检查督促,有力推进了水利项目顺利实施。整个工程实施后,不仅可大大提高渠道的工程标准和安全系数、减少渠道的渗透量、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而且能方便渠内机械化清淤,促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今年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有几个亮点:一是渠道增加了救生扶梯,增加了安全性;二是全线推广混凝土跳仓浇筑技术,能自然形成伸缩缝,节省工期便于管理;底板混凝土厚度达20厘米,建成后可以通车,便于后期机械化清淤等作业。”洋潭引水枢纽和总干渠项目建设分部主任彭海波介绍,改造项目最关键的部分进水闸的拆除重建工作已完成拆除部分。
据介绍,韶山灌区今冬计划实施2.5亿元资金的项目,其中洋潭引水枢纽和总干渠计划实施3120万元,将完成干渠渠道衬砌4619米、支渠改造8043米、进水闸拆除重建、渡槽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自开工以来,已组织8支作业队进场施工,目前每日上工约300人,已完成工程任务的50%,有能力和决心完成在2023年1月14日开闸放水的目标,保障下游生产生活用水。
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韶山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2022年度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改善灌溉面积22.3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48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48.56万公斤,新增节水能力1185.71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