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高年段学生来说,网络是把双刃剑:合理运用,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成为学习生活中的调味品;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私下和同学建了聊天群、游戏群等,担心带来不良后果。那么,老师和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呢?请看看专家的说法。
谈金凤
嘉宾档案:雨湖区韶西逸夫小学语文教师,教研组长,雨湖区语文骨干教师,湘潭市优秀班主任。
观点: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现如今又加上疫情的影响,教学模式不断多样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使线上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孩子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无法避免。
一方面,我们应该认清,让孩子接触网络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汲取有益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网络不仅能够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还能够开拓视野,这些好处不仅体现在学习上,也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但另一方面,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心智还未成熟,网络上信息复杂,孩子尚未学会如何分辨,所以网络在给孩子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问题,如孩子私下建群,沉迷网络等。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网络给孩子以及家长所带来的问题呢?
第一,家长应该和孩子敞开心扉,多进行有效沟通。
家长应深入孩子的内心,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满足孩子心理上爱与尊重的需要,给孩子带来情感上的安全感,尽量减少孩子寄情于网络虚拟世界的可能性。
第二,丰富孩子的课外活动,减少孩子对网络的心理依赖。
家长在孩子网课之余,应多带孩子参加打篮球、跑步等户外运动,拼图、下棋等益智类游戏,或者指导孩子做饭菜、整理内务等家务劳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还能够增进亲子感情。
第三,老师、家长可以主动建群,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教师通过这个群分享学习资料与方法,让同学们课后讨论问题;家长们可以在群内分享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跟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可以通过群聊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周巧群
嘉宾档案:湘潭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
观点:小学高年级的孩子,生理上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多变、创新、反叛”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唯有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从他们的需要和发展出发认真地研究,才可以对他们的特点有真实的把握。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家长和老师要以包容的心来接纳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同伴关系、朋辈关系对他们影响很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孩子们在学习生活条件总体改善的同时,在成长成才方面也面临着新困难和问题,实质上也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诸如孩子建立聊天群、游戏群等,家长和老师要尽可能避免对孩子贴标签和排斥,要更多从社会环境和孩子个体成长的互动中去理解、体会和倡导。对孩子们多观察和了解,少评判和批判;多聆听和理解,少唠叨和说教;多相信和支持,少担心和压制。
家长和老师也要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协助孩子有效融入家庭、学校中,防止孩子因无法处理好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而沉溺于聊天和虚拟的游戏中,充分运用优势视角理论,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成就感,鼓励孩子参与喜欢的运动和户外活动,融入自然中,脱离从游戏平面中获得成就感。
此外,家长和老师可以借鉴游戏原理给予孩子及时肯定和鼓励,把游戏带来的成就感引入到生活中,与孩子一起管理游戏时间,劳逸结合,让孩子主动参与,同时激发孩子的能动性,帮助孩子在不断的探索中建立为人处事的边界和原则,为逐步形成独立的自我、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本报记者 宋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