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我市也就此建立起了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并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学习体验非遗项目和产品,争做小小非遗传承者,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与此同时,非遗项目参与不充分、部分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积极性不高、部分学校回应不够热烈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建议进一步完善“非遗进校园”等工作制度机制,将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纳入文旅、教育等多部门绩效考核,并将是否开展“非遗进校园”作为非遗传承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来抓。同时要加强文旅和教育部门联动,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规范报酬标准和奖励机制,抓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认定和授牌等重点工作,让“学非遗、用非遗、秀非遗”真正在全市各中小学校生根发芽。
短评:
大力推动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既是固本工程,也是铸魂工程。湘潭非遗资源丰富,我们要立足禀赋、发挥优势,持续推动“非遗进校园”常态化、规范化,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本报记者 丁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