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3年03月09日

岳塘区:

绿色产业充实“绿心” 生态效益“价值莲城”

本报记者 丁白玉 通讯员 王杏元

天气晴好,樱花绚烂。上周末,岳塘区昭山镇七星村再次被纷至沓来的游客“挤爆”。自2月18日“花样湘潭,醉美七星”2023湘潭第二届樱花旅游文化节在这里拉开帷幕后,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和网红前来休闲“打卡”。岳塘区因地制宜创新打造生态休闲农业,使得“绿心”更加生机盎然。

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绿心中央公园核心区范围,地处长株潭都市圈“金三角”地带,岳塘区现有生态“绿心”面积共有98.73平方公里。立足区域特色,发挥独特优势,近年来,岳塘区坚持山水林田湖保护与治理,以国家4A级景区盘龙大观园为依托,不仅建成了中南地区规模最大、花卉苗木种类最多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而且采取“国企+村集体+农户”“订单农业”模式精准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山”“水”“花”“菜”“景”等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持续充实着“绿心”,推动“绿心”逐步实现生态效益“价值莲城”。

科技助力,发展智慧农业。这些天,位于岳塘区荷塘街道正江村的全市首家“智慧大棚”中的辣椒苗长势喜人。该村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上8个村民小组流转约500亩农用土地出租,用于发展智慧大棚农业产业项目,积极探索实施“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党建助推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既立足乡村特色,又充分发挥好企业市场、资金和技术优势,正江村引导集中连片种植作物,“小田”变成“大田”,“碎田”变成“整田”,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

盘活闲置资源,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打好“文化牌”和“绿色牌”,荷塘街道荷塘村将已有资源、闲置资源、待开发资源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以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土地资源投资入股的方式,与开发商合作打造25个乡村庭院。项目建成后,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50万元收入。同样位于荷塘街道的五爱村,则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发展租赁经济,引进“湘潭市岳塘花卉市场项目”,搭建起花卉苗木线上线下交易平台,通过导入全国花卉交易大数据,力促市场与花农、花企合作。目前,花卉市场吸引50多家商户入驻,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

聚焦“小精特”,打造特色水产业。岳塘区以丘陵地貌为主,河流、堰塘资源丰富。利用好“水塘子”,成为该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创新之举。昭山镇红旗村池塘多、溪渠密,但土地被穿村而过的铁路、高速公路、输油输气管道切割成块。该村充分利用每一处土地,发展小而精的特色种养业,共养殖45亩黑斑蛙、22亩甲鱼,种植150亩湘莲。去年,红旗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约140万元。

因地制宜,创新生态休闲农业。位于七星村的湘潭樱花园现已成为远近游客春天休闲的理想去处。而每年9月,红旗村、七星村交界处的386亩向日葵也竞相绽放,同样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向日葵基地是对红旗、七星两村荒地的有效整治和再利用,不仅为当地增添了新景观,而且拓展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品牌影响力,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创造了经济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岳塘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动生态绿心产业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擦亮绿心“品牌”,不断提升岳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2023-03-09 本报记者 丁白玉 通讯员 王杏元 本报记者 丁白玉 通讯员 王杏元 岳塘区: 1 1 湘潭日报 c86306.html 1 绿色产业充实“绿心” 生态效益“价值莲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