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希台
企业发展靠什么?必须靠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湘潭电化”)自1958年创企以来,始终以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紧随国家战略发展方向,持续加大锰系电池材料领域的创新研发投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改革创新之路。
管理创新 对标世界一流企业
“都说国企没活力,在推进国企改革中,我们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并重点在优化公司治理和实现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方面深化改革。”湘潭电化董事长刘干江说,在管理创新上,公司实施管控体系、选人用人和绩效薪酬三项制度改革,压缩管理层级,缩减法人数量,坚持能者上庸者下,薪酬改革有高有低,大大激发了职工干事创业的干劲和热情。
在管控改革方面,湘潭电化针对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分类管控、分类考核,合理进行授权与放权,增强子公司市场化经营管理能力。
同时,不断完善与财务预算、业绩考核目标挂钩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健全工资效益同向联动机制,做到工资总额与子公司效益紧密挂钩,探索出了一套“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符合企业特色的市场化管控模式。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在选人用人方面,湘潭电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
“公司建立了多序列并行的晋升渠道,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刘干江说,公司将创造良好科研生态环境,鼓励科研岗位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专注攀登创新高峰,努力做出更多“从0到1”的科技成果“上新”,实现更多“从1到10、10到100”的产业价值“落地”,用“人才”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同时,湘潭电化还实施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刚性运用,对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末5位的管理人员予以淘汰。
在薪酬改革方面,湘潭电化以结果为依据,业绩为导向,强化薪酬与业绩紧密挂钩。薪酬向经营性子公司倾斜,一般情况下,经营性子公司主要负责人设计的薪酬水平总体高于同级职能部门负责人。再通过经营业绩考核,拉开子公司负责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技术创新
建设产学研平台
“湘潭电化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得益于敏锐的市场‘嗅觉’,得益于科研人员在创新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对于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刘干江深有感触。
湘潭电化从最初作坊式小厂到如今国际EMD(电解二氧化锰)行业领跑者、国内新能源电池材料先导者,是不断在“改”中完善、于变中“革”新的结果。
2014年12月29日,湘潭电化鹤岭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在以市场导向为“指挥棒”的引导下,湘潭电化研发推出高性能产品,塑造新的产品价值。
“高性能产品打破了以往产品‘高不成、低不就’的形象,并成为南孚、双鹿、野马、长虹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电池的原料供应商。”刘干江说,一直以来,作为电解二氧化锰行业的标杆企业,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以丰富产品类型,通过不断改进和提升产品性能,产品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产品质量稳定且上乘,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而高性能产品的研发,更离不开创新人才。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湘潭电化成立了新能源材料研究院。
“公司积极引进新能源材料、环境资源利用、自动化智能化领域领军人才、青年尖子人才,计划在未来五年引进高端人才10人,建立一个新能源材料博士后工作站。”湘潭电化技术总监、研究院副院长丁延庚介绍,截至今年4月,湘潭电化获得知识产权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10项。锰酸锂及四氧化三锰材料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形成了一条由锰矿到锰酸锂制备的产业链;全自动包装机智能控制项目已在生产线上实验成功,成为行业内首家实现全自动包装智能化的企业。
与此同时,湘潭电化还广泛与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科研院所等建立协作或合作关系,与各单位在信息、技术、人才、设备共享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建成了一个强大的技术合作支撑体系,增强了企业的研发后劲,充分发挥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形成一系列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院校等共同参与的技术联盟。
65年来,湘潭电化创造了国内外多个第一:自主成功研制第一吨国产电解二氧化锰,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我国行业空白;使用钛阳极替代石墨阳极和采用粗颗粒漂洗工艺的做法,在国内皆属首创;在世界首开以碳酸锰贫矿生产无汞碱性电池专用EMD之先河,被科技部指定为国家无汞碱锰生产基地。
模式创新
混改“改”出新天地
作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的的重要手段,而且包容和接纳民资、实现“竞争中性”的混改,有助于盘活国有资产,推动国企走向更大的舞台。
通过一系列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湘潭电化“改”出了一片新天地。
引进民营股东。公司发挥自身作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进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战略合作伙伴,培育孵化了上市公司磷酸铁锂生产领军企业——湖南裕能。
由湘潭电化培育并联合技术方和社会资本方共同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湖南裕能,短短7年便成长为一家上市公司。2023年2月才登陆创业板的湖南裕能,以427.9亿元的营收排在湘股板块第三。
引进下游客户,实现强强联合,打造锰酸锂生产行业技术高地。
广西立劲成立于2021年,系湘潭电化联合锰酸锂下游客户共同组建的锰酸锂生产企业。为激发企业活力,吸引留住核心骨干人员,广西立劲在设立时实施了核心团队持股,核心团队以现金方式出资参与持股,股权占比为9%,实现当年办厂、当年投产、当年收益,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进一步激发了企业活力。
目前,广西立劲已成为国内电池材料行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
放眼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和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作为湘潭电化的“掌舵者”,刘干江表示,他们将以打造锰系顶尖制造服务商企业为目标,不断深耕产品研发、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为高质量发展输出科技原力,成为最具市场竞争力、最具品牌影响力和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行业引领者,用“创新”绘就跨越式发展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