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3年06月01日

我的韶山行,青春正上路

本报记者 吴新春

瞻仰毛泽东同志铜像。(本报记者 李新辉 摄)

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本报记者 李新辉 摄)

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启动仪式现场。 (本报记者 方阳 摄)

积极参加“我的韶山行”主题班会。(本报记者 李新辉 摄)

参观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本报记者 李新辉 摄)

“73个补丁的睡衣”深深打动了小学生。 (本报记者 李新辉 摄)

激情满怀开启“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之旅。 (本报记者 李新辉 摄)

齐整的白衫红裤,鲜艳的红领巾,稚嫩的脸庞,猎猎的队旗……5月29日,来自湘纺小学的297名师生来到韶山毛泽东广场,开始了“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在毛主席亲笔题名的韶山学校,一堂精心准备的“思政大课”,成了学生们在这个“六一”儿童节前收到的“特殊礼物”。

5天前,正是在这里,“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正式启动。这间红色的“行走课堂”,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自今年4月以来,已有超过16000名中小学生来到韶山,以这种方式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我的韶山行,青春正上路。

“看”过来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眼睛

在湘纺小学6年级171班学生刘婷睿的眼睛里,5月29日这一天的韶山是红色的。面对着巍峨的毛主席铜像,招展的红色旗帜和红色背景板上的青春誓词,作为研学开班仪式上的领唱,她唱得“格外自豪,格外起劲”,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响彻云霄。“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体验,”小刘同学眼睛睁得大大的,“仪式感太强,把我震撼到了!”

同校175班的潘雨洁同学在这次活动中看到并震惊的则是毛泽东纪念馆那张与众不同的床铺。当天下午,在韶山学校举行的班会上,她深有感触地发言,“看到毛主席那堆满了半个床铺的书籍,我才真正懂得了老师和家长平时常说的‘多读书’的含义!”

眼中同样异彩连连的是刘婷睿的同班同学王梓骅,一个刚刚过完12周岁生日的大男孩。“前些天爸爸买了个漂亮的篮球作为我的生日礼物,我很喜欢,”大男孩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但今天这份儿童节的‘特殊礼物’,我更喜欢!”

他口中的这份“特殊礼物”,正是在韶山学校聆听的一堂思政大课——《为民族谋复兴》。这堂课的讲解人,是湖南省教育厅“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班主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郭晓芳。

“我的韶山行”,孩子们一路在看,在听,在想,在发现,在感动,在震惊。

几天前,湘乡市一中2206班48名学生来到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生平展区,聆听研学教师讲述毛泽东同志1928年在桂东县写下《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背后的故事。“5分钟的课程短小精悍,易懂生动。”该班学生庞奕铭说,教学点不仅有展板展示、教师讲解,还有提问互动,一点也不枯燥。

韶山市镇泰小学成谦奂同学在研学主题班会上分享时说:“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看到空军把志愿军烈士遗体运回国的时候,我泪水止不住地流。没有革命烈士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觉得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将来到各个岗位上为祖国作贡献。”

湘钢一中有位学生在聆听完思政课后更是动情地说,“(祖国)每一寸土都有人奔赴,每一寸天空都要生命守卫,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豪士,正因有了他们雄伟坚毅的背影,我们前进的步伐才更加坚定,愿我们继承先辈之重任,传承青年之精神!”

青春上路的孩子们,并不仅仅用眼睛在“看”。

“让”出来的,不仅仅是游客们的行程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无论是在毛泽东广场举行开班仪式,还是进入毛泽东纪念馆专题展区,或者是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研学的学子们走的都是“绿色通道”。对此,景区管理负责人的表态掷地有声:研学优先,是我们不可动摇的第一选项!

为此,工作人员常常要给游客做“思想工作”:请稍候,给孩子们研学“让让路”。而几乎每一次,得到的回答都是“没关系,我们可以等”。甚至,许多游客还在等候过程中把这幕研学场景当作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收入自己旅游留影簿中……

为什么?只为了一份沉甸甸的嘱托。

2011年3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韶山调研时强调,“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2020年9月,他在湖南考察时又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今年3月15日,任湖南省委书记的第二天,沈晓明在韶山提出“通过组织红色文化教育研学,把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刻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推动红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与游客们的“让路”比起来,各级政府与当地市民的努力更令人感动。

为确保“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在全省推广运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多次组织召开中小学红色研学专题会议,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统筹调度活动各项准备工作;湘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主要领导多次调度,亲自部署;韶山市成立“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领导小组,抽调全市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分设6个工作组,按照“对接常态化、流程标准化、服务精细化、队伍专业化、安全规范化”的要求,全力打造全国红色研学和全国中小学生思政教育金字品牌。

他们深挖红色教育资源:修缮恢复一大批革命遗址旧址,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点75处,推动18处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串联成线……

他们夯实红色教育阵地:建成沉浸式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3个,开展“韶山下的思政课”、港澳学子“同行万里”等活动……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韶山红培机构办班174期,培训学员9916人,3.04万人次,培训学员人数环比增长65%。

为孩子们红色研学“让”出来的,不仅仅是游客的行程。因为,“韶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最好的地方”。

“活”起来的,不仅仅是韶山的红色资源

其实,在“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中,最让人担心的是研学的效果。毕竟,之前在国内不少地方,“游而不研,研而不学”现象层出不穷。

“这对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景区管理负责人认真地表示,“究竟能不能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是‘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成败的关键!”湘潭市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也证实,“这项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让韶山的红色资源‘活’起来,把红色种子撒播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学会了讲故事,讲红色文化的故事:通过研发特色课程、创作演艺节目等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进了“电影党史课”“音乐思政课”“音乐党史课”等,讲好毛主席的故事、韶山英烈的故事以及新时代的红色故事……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的,“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为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学会了创新融合,让研学、旅游、教育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韶山学校公共思政大课堂”等特色品牌,把课程研发紧密融合到现场教学基地建设中;引进开发了《最忆韶山冲》、韶山军博园等多个红色教育项目和体验基地;全新打造了“红色初心”“求学求索”等5条专题研学线路……让红色研学之旅丰富而多彩。

为完成这个任务,他们还学会了用数字科技赋能,构建精品特色课程体系:围绕展示韶山红色文化精髓,利用VR、AR、3D全息等数字技术,与时俱进打造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精品课程,让研学者的感受更直观、更生动……

为完成这个任务,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各学校围绕3个阶段(行前、行中、行后)、6个维度(红色信仰、安全纪律、健康环保、文明公德、团队意识、研学所得)、4个方面(自评、互评、师评、机构评),对学生参加红色教育研学活动的情况和成效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韶山市一位工作人员用“导师专业化、线路精细化、开班仪式化、课程体系化、班会主题化”概括了他们对确保研学效果的追求。从近期对研学学生发出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总体满意度在95%以上。

韶山正全力打造一个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红色研学品牌。我的韶山行,青春正上路。

--> 2023-06-01 吴新春 本报记者 吴新春 1 1 湘潭日报 c91324.html 1 我的韶山行,青春正上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