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宋锴 通讯员 赵学勤)近日,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湘潭市2023年“双减”督导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今年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持续从监督角度推进“双减”改革走深走实。
《方案》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市、县、校三级联动督导工作机制,督促各县(市)区(园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效治理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非学科类培训良莠不齐、预收费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推动形成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据悉,各地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双减”督导工作机制,在履行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能中,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作用,实现以督促减、以督增效。
针对校外培训资金监管情况、在职教师违规从事校外培训治理、中小学校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和作业管理,以及学科类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办学及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等情况,重点从六个方面做好“双减”督导工作。一是落实政府责任“重点督”。督促压实各县(市)区(园区)责任,聚焦“双减”工作落实中的关键问题、突出矛盾,带着线索督、跟着问题查、盯着问题改。二是组织责任督学“常态督”。按照《责任督学“双减”实地督导工作指引》要求,组织责任督学采用校园巡查、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督导。三是开展市、县专家“专项督”。根据群众投诉举报线索,及时组织进行核查,对查实的问题及时处理、通报。组织市、县督导专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重点督查工作成效差、投诉问题多的县(市)区(园区)和学校,找准问题,剖析根源,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四是统筹职能部门“共同督”。基础教育、学生工作、财务工作、体卫工作等管理部门要针对性地深入学校,调查研究,督查指导,发现问题,总结典型,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内提质减负和规范做好课后服务工作。五是运用大数据“精准督”。充分运用“互联网+督导”手段,对责任督学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梳理问题清单,提出整改要求,建立工作台账,提升智能处理、研判预警、数据分析等功能。六是强化通报问责“公开督”。定期通报工作进展缓慢或问题较多的县(市)区(园区),对重点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通报,适时公开曝光不作为、慢作为等典型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进行挂牌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