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潭’都市圈”系列报道②
长沙市民来湘潭跨城上班,沪昆高铁湘潭北站附近新楼盘拔地而起,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背后其实都连着长株潭交通互联这根主线。
交通兴则百业兴,交通畅则百业旺。近年来,在长株潭一体化的推动下,一系列交通大项目接连开工、加速推进,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路网络为基础的多层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市市民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越来越近,长株潭从互联互通走向深度融合,长株潭都市圈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市民。
6月28日,长株潭城轨西环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行,长株潭“半小时通勤圈”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未来可期。
“轨道上的长株潭”越跑越快
张琳是湘潭市一家私企的上班族,随着城际铁路的开通,她前往长沙吃喝玩乐的频率逐渐增多。“我每次出门都先乘坐公交车,然后再转城际铁路前往长沙,这样一趟下来不仅车价实惠,出行也特别快捷,真切感受到了湘潭越来越发达的公共交通。”张琳说。
长沙人熊婕比张琳更依赖发达的交通网络,她的工作地点在湘潭北站附近,每天早晚她都选择坐高铁上下班,单次车程只需要10多分钟,交通的便捷程度超乎想象。熊婕说,如果没有高铁,很难想象自己会选择在另外一个城市就业,高铁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轨道交通正在深刻影响着长株潭三地人的出行与生活,交通互联更是对加强地区间的人文交流和经济往来具有重要意义。长株潭是重点建设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021年,“长株潭都市圈”更是上升为国家战略,朝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迈出了重要步伐,长株潭一体化建设按下“快进键”。
长株潭城轨西环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行,与长沙地铁3号线贯通运营,成为长潭两市市民快捷跨市出行的一条民生线,承担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支撑湘江西岸发展、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从沪昆高铁到长株潭城际铁路,再到长株潭城际轨道西环线,“轨道上的长株潭”正在变得越来越便捷。
干线公路网越织越密
针对长株潭一体化怎么干,市委书记刘志仁曾指出,湘潭要进一步打通城际高速、轨道、快速干道堵点,畅通市域内交通内循环,消除“断头路”,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体系,让民众共享长株潭都市圈更多发展成果。如今,这些构想正在一点点照进现实。
在长株潭一体化的推动下,三市公路干线的通达能力已经大大提升。目前,“三干两轨四连线”交通路网基本成型,其中潭州大道、芙蓉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获得一致好评,长沙潇湘大道—湘潭沿江路、湘潭白石路—红易路—时代大道、湘潭大道—株洲铜霞路、天易大道—株洲大道、武广大道等融城干道已建成通车,三市之间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日趋完善。
城市公路干线是长株潭交通的“最后一公里”,既是路网体系的“堵点”、群众出行的“难点”,也是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突破点”。前不久,长株潭一体化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的干线公路的规划引起了市民广泛认同。
其中明确,三市未来将针对城际干道“断头”问题,推进完成7条50公里城际干道建设,包括建成长沙湘江大道—湘潭滨江路、长沙新韶山路—湘潭昭山大道等。同时,构建长株潭“日字型”高速公路大环线,重点推进许广茶亭互通至长沙绕城高速公路等6条高速公路建设,总长达418公里。
综合货运枢纽越做越强
在湘江新区九华新片区,一个总投资预算为70亿元左右、总规划面积2100亩的项目正冉冉升起,这就是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一力物流枢纽项目,为“长株潭一体化三十大标志工程”之一。项目相关负责人瞿月苏介绍,该项目是长沙疏解非省会功能、加快推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的重要举措,建成后预计钢材物流吞吐总量可达2000万吨/年,园区产值可达千亿元以上。
一力物流枢纽项目是长株潭完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推进长株潭交通一体化的结果。目前,长株潭三市正着手联合申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其目的是通过3年时间,重点建设公铁水联运型、陆空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实现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显著提升。
到2025年底,长株潭综合货运枢纽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水平显著增强,形成以500公里为半径、服务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物流集聚辐射圈,助推打造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有力支撑“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战略高效联动,更好服务全国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