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请问一下,那边田里的稻穗已经弯腰了,这边田里的禾苗怎么还很矮,还要多久才会长出稻穗?”
“请问插在田中间的一盏盏塑料‘灯笼’是做什么用的?”
……
7月3日,韶山市祖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祖田米业”)负责人李定洪还在毛泽东同志故居门前的田垄里开闸补水,就被一群来自北方的游客围着要“上农技课”。他不厌其烦地向游客们解释什么是双季稻种植模式,什么是“稻+油菜”轮作模式,并打开一盏“灯笼”介绍,那是害虫“性诱捕器”,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量,有效提高大米品质。
李定洪说,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来到田埂上参观,虽然需要重复回答同样的问题,但他乐此不疲。因为,“红色+绿色”旅游是这里的特色亮点,为促进农旅融合而担任义务讲解员是自己的职责。
李定洪是韶山冲人,祖父、父亲都是耕种“主席祖田”的主力军。自1999年开始,他遵从父亲遗愿,通过有偿流转方式,继续耕种主席故居周边田地。他自筹资金购置了耕、种、收农机设备,并积极参加各级农业部门组织的职业农民培训,苦学水稻栽培、农机具操作新技术。2007年,李定洪注册成立了韶山市祖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将“主席祖田”一带出产的大米取名“润泽祖田米”,致力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为红色旅游增添绿色载体;2012年,他又组织村内部分农户成立了韶山市福星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共计流转水田500多亩,其中他自己流转了核心景区300余亩。合作社通过“统分结合”模式,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营造“春天油菜遍地黄,夏季荷花映日红,秋天稻谷金灿灿,冬季田间绿意浓”的美丽田园景象,给来韶游客提供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在20多年的核心景区耕作过程中,李定洪始终坚持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他一直雇请人工清除稻田及其四周杂草,采取“性诱捕器”防治害虫,尽量少用或不用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此外,他坚持水稻人工插秧,因为人工插秧“对传统农耕文化传播效果好”,而且秧苗返青快、产量高。而采用油菜人工育苗移栽的理由是,(相比直接撒播种子)田间整洁美观、植株壮硕、产量高,综合效益强。
为助推核心景区“红色+绿色”旅游与现代高效农业完美融合,李定洪一方面组织社员坚持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大胆推广运用新品种、新机具,不断增强自身生产经营能力;同时,努力争取市、县(市)农业农村部门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向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学习,积极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机械精量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综合利用性诱剂等手段,严格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目标要求,努力提升耕地地力和农产品质量,让优质优价的“祖田米”走出韶山、走向全国,订单络绎不绝。
今年,李定洪继续与湘潭县射埠镇“深耕一亩田”创始人、省劳模邓述东合作,严格执行韶山市有关打造优质高效“千亩示范片”的目标要求,认真选择低镉水稻新品种,严格执行农药、化肥“双减”措施,努力将核心景区的粮食生产、农旅融合推向崭新的理想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