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4年02月29日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的发展

王旭霞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其中教育和培训是关键的一环。职业教育在提升乡村人口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乡村振兴校地命运共同体

各类成人教育机构和职业院校应坚持科学的办学定位,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紧密结合,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校地命运共同体,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机构和院校需要充分考虑当地乡村的实际情况,包括产业类型、人才现状等,深入挖掘学校的办学优势与特色。为了促进校地协同,应该从多个维度思考和构建全方位、全链条服务体系,包括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应用科技服务、涉农培训服务等。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深入调研当地的产业类型和人才需求,挖掘学校的专业优势和特色,构建适应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应用科技服务和涉农培训服务等方式,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转型。

搭建职业教育多样化平台

搭建职业教育多样化平台首先需要全面整合各类型职业院校和社会资源,以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库。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工程师、专家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可以组成一支优质的师资团队,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这些专业的师资团队成员将致力于为农民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指导。课程将涵盖各类职业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农业技术、手工艺、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以确保农民能够获得实用的技能和知识。这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农业和农村发展领域的竞争力。

针对农村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和主要务工工种的需求,职业院校可以制作宣传片、专题片,并构建资源共享的互联网平台,详细介绍各种技能和知识要点,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和方法,为他们提供便利的自主学习条件、全面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

构建职业教育结对帮扶机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当前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县级职教及培训中心服务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能力。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打通中高职衔接,构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省属本科院校可以扩大招生规模,每年按一定比例计划招收高职学生进入本科阶段深造,实现职业教育的系统化培养,打通职业院校学生上升通道。此外,进一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产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拓宽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同时,各地区应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发挥区域内的优势资源作用,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发展,探索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将乡村振兴战略

渗透到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教育部门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加强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融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使高职院校能够在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实验站或实验点,与农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品种改良相结合,打造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并组织专业的教师和技术人员,针对当地的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科技实验和技术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农牧业技术和设备,进行科学养殖、种植等实践活动,提高当地农牧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高职高专在技术、科学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应积极利用这些优势,在乡村建设中为乡村振兴培育出一批农业科技明白人、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等。因此,更多的本土人才可以为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同时也可以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总之,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只有坚持双融双促、搭建多样化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作者系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老师)

--> 2024-02-29 王旭霞 王旭霞 1 1 湘潭日报 c106604.html 1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的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