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也着重强调:“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着眼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当前,农业科技发展仍面临四个主要问题。第一,农业科技创新布局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与先进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影响了全国范围内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第二,种业振兴行动在核心技术攻关上面临较大困难。农作物品种的选育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自主优良品种的研发进展缓慢。第三,农机装备的短板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农业生产力低下、机械化水平不高的情况,限制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第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还有待加强。基层农技人员数量不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给农民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有限,这制约了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对此,在新的现代化征程上,迫切需要紧抓农业科技发展“核心动力”,立足“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加大涉农产业的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引领和支持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第一,加强政府政策支持。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对地方科技发展的对口帮扶,建立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健全资源利用政策,加强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监测和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优化配置资源要素。作为核心要素,科技要聚焦“农田、农机、农技”,加快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对科技带头人、种养规模经营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培训,逐步形成“专家+农技人员+基地+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推广模式。
第三,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链融合。科技创新服务于农业生产全链条全周期,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以科技与种业融合、科技与农业生产融合、科技与产业服务融合、科技与生态融合为路径,将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通过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构建种养加、产供销、农旅文等多元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水平。
第四,推动多主体利益联结。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形成现代农业相关利益主体合作模式,实现合作机制创新,通过实行“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为引领,实现多种产业融合方式,确保农业收益和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