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贪玩,每天回家较晚。暑假前夕,我跟小伙伴在学校打乒乓球,傍晚才记起回家。哥哥是教师兼图书管理员,就留我住宿。晚饭后,我要了图书室钥匙。
图书室灯光昏暗,琳琅满目的书却让我爱不释手。我平时爱看连环画,一本《三毛流浪记》翻得残缺不全了,总觉得不过瘾。眼下捧着“大部头”的《格林童话》,我坐在小板凳上专心致志地读起来。这是我读的第一本童话书。
字不识就猜,猜不出就蒙,我一口气读完《灰姑娘》《小红帽》《青蛙王子》等故事。冥冥之中,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打开了一扇窗户,点亮我心灵的灯,引领我走向未来。哥哥回校睡着了,我还在读书。那束灯光一直亮着,像黑夜中的火焰。下半夜,月影稀疏,万籁俱寂,画岭静得可怕,我精力充沛,读完一章又一章……
鸡鸣嘹亮了画岭。哥哥起床漱口,看着被书包围的我,露出了诧异的表情。尽管我双眼熬得通红,全身乏力,却像打了鸡血般亢奋,踏着露水一路小跑远了。
从此我爱上了课外阅读,特别是童话故事,徜徉在古今中外的童话作品中含英咀华。譬如,老乡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安徒生的系列童话。我甚至把《西游记》当童话来读,然后就在同学面前“卖弄”,添油加醋深加工。一旦读到新的童话,忍不住要跟大伙分享。
读与写相辅相成。我好读书,亦爱动笔,从小学开始就写日记。内容包罗万象,天气变化啦,劳动场景啦,跳棋比赛啦,读书感悟啦。年复一年,日记本堆成了小山。
光阴似箭,一晃读初三了。这一年,我参加了湘乡市青少年作文比赛,获得三等奖,奖品是一支“英雄”牌钢笔。
在涟水河畔,校园山茶含苞待放,我和几位高中好友成立了山茶花文学社,虔诚地追求着文学梦想。课余,我们爬东台山,登湘乡文塔,感受“登高壮观天地间”的豪情,潜心写稿、组稿、刻版、油印。回想办刊的过程,油墨和山茶的馨香,青春与文学的碰撞,既美好又浪漫,恰似一首清丽的童话诗。
人生有顺流逆流。无论生活怎么变迁,我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我任过小学老师,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讲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迪福的《鲁宾逊漂流记》;我在车间流水线上挥洒过汗水,只要不加班就爬格子,表达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独守几千平方米的货仓,哼着“池塘边的榕树上”,速记点滴感想……
有心人,天不负。有一天,我和家人在田间收割水稻,乡邮递员送来了一封邮件。拆开来一看,是《湖南文学》杂志!我的小说处女作《面对太阳哭泣》发表啦!我欣喜若狂,高举那本有我文字的杂志,赤足在金色的田野奔跑……此情此景,如诗如画,至今历历在目。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除了一日三餐,还有文学,还有童话。我在文学路途上苦苦追求,风雨无阻。它回馈我许多个第一:第一篇儿童小说《兰香》在《小溪流》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像一颗尘埃》在《椰城》发表,第一次有作品入选高中、初中语文考试题……
文学创作永无止境。丰富多元的时代,生活像万花筒。我要用好手中的笔,描绘美好新时代,抒写华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