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超 陈锦 通讯员 王泽芬
5月6日,江麓集团传动分厂精密机加车间,数控铣加工机床旁,铣刀飞速切割雕琢,转台不停变换角度,一个个平平无奇的工件,即将加工成结构复杂的精密零件。38岁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卜伟伟,正站在操作台前认真输入参数,无数条代码在屏幕前一闪而过。
“战场无小事,毫厘定胜败。”这是卜伟伟的座右铭。从业15年来,他在不断切削金属的同时,也将自己从一名普通的数控铣工,“打磨”成了中国兵器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省赛“三连冠”、湖湘杰出工匠。
勤学苦练
卜伟伟的父亲是名木匠,自幼受父亲影响,他喜爱做手工活,还在上初中时,就已经会自制竹蜻蜓、洋火枪等玩具。
2005年,卜伟伟进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学习。和别的同学不同,每年寒暑假,他总是主动申请帮老师守传达、干杂活,借机学习数控加工技术。经过一番勤学苦练,卜伟伟很快掌握了独立操作设备编程加工的技术。2008年,年仅22岁的卜伟伟在湖南省数控技能大赛中夺魁,震惊业内。
如愿进入江麓集团后,卜伟伟被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技能大师罗军收为徒弟。上班时间,师傅干到哪他就学到哪。受师傅影响带动,他比过去学得更刻苦了。每天下班,卜伟伟总是最后一个走,利用废弃工件进行切削角度、切削深度等练习。
皇天不负苦心人。短短几年时间,卜伟伟就系统掌握了CAM软件编程、复杂工装设计、加工操作等技术,成为江麓集团数控铣领域的行家里手。2009年至2016年间,他多次代表江麓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潜心钻研
和一般人遇到问题绕着走不同,工作中的卜伟伟喜欢和问题“斗智斗勇”,是公认的难题解决能手。
有一次,卜伟伟接到某装备关重零部件框架轴生产加工任务,因产品平行度与垂直度精度要求在0.04毫米内,采用传统磨削工艺会降低加工效率和工艺精度。
“可不可以在五轴上加个夹具?”“怎么找准参数?”……经过慎重思考,卜伟伟决定自主设计新型夹具,记录分析夹具与机床调整的误差。在对100余份的调试参数完成分析后,他又着手对设备参数与程序进行优化,并一举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复杂立体一体化加工难题,使生产效率整整提高了6倍。
卜伟伟的创新,并不局限于工艺流程的改进。某零件内齿圈表面精度要求极高,而公司仅有一台进口设备能够满足精度需求。然而,该设备的主要附件磨臂最小只能加工直径170毫米的内孔,而零件内齿圈的内孔直径仅有90毫米。若采购更小的磨臂,订货周期长且费用昂贵。
卜伟伟没有退缩,他仔细研究传动原理,自主设计并制造了能加工内齿圈零件的新磨臂,最终用5000元的投入实现了50万元的节创效益。
迎着困难上,追着问题跑。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卜伟伟率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和工艺创新,成功解决多项重大质量、工艺及生产制造难题,为企业创造近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传承匠心
“我要握住工匠传承的接力棒,带着大家一起跑。”卜伟伟说。
除了在工作上取得卓越成绩外,卜伟伟还非常注重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他凭借自己丰富的技术经验和竞赛经验,多次担任技能培训教练和比赛指导老师,帮助年轻人快速成长。在担任第九届全国数控大赛教练指导员期间,他指导两位选手获得了湖南省第一名的佳绩,并双双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以及“湖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作为江麓机电集团技术质量室技能组领衔人,卜伟伟的言传身教、耐心指导让许多年轻技术人员受益匪浅。他带徒弟因材施教,对基础较薄弱的徒弟会多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再慢慢入手;对于基础扎实、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徒弟,则会鼓励他们多动手实践,在加工过程中全程给予指导,并倾其所有向徒弟传授绝技。“我将继续坚守职责、精进技术,为制造国之重器贡献力量。”卜伟伟说。
劳动铸辉煌 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