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4年05月08日

“蜂姑娘”独辟蹊径养胡蜂

本报记者 王希台

蔡碧粮展示胡蜂巢。(本报记者 李新辉 摄)

胡蜂俗称马蜂,因其有较强的攻击性,人们往往“谈蜂色变”。在湘潭县云湖桥镇却有一名不怕胡蜂的“蜂姑娘”,她不但不怕胡蜂,还养殖胡蜂,并以此拓宽增收渠道。

这名“蜂姑娘”叫蔡碧粮,今年48岁,从事养蜂行业已10年。

蔡碧粮家背靠大山,有天然的养蜂条件。从事养蜂10年来,蔡碧粮从“门外汉”变成养蜂能手,现在养蜂60多箱。每年出售20多箱蜜蜂,并带动周边姜畲镇、宁乡等地农户养蜂。

“养蜂投入小,时间自由,劳动强度不大,非常适合家庭主妇发展家庭农场创业。”蔡碧粮说,自己每年可产蜂蜜约1吨,加上出售种蜂,养蜂收入近10万元。

多年的养蜂经验,让蔡碧粮不断思考养蜂产业的发展新路径。最终,她开始尝试养殖蜜蜂的天敌——胡蜂。

胡蜂的蜂蛹营养成分丰富,是餐桌上一道特别的菜肴,成年胡蜂还具有药用价值。蔡碧粮介绍,胡蜂浑身是宝,经济价值较高,蜂蛹市场价在160至760元/公斤,胡蜂也可入药,既能做养生酒,还可以提取蜂毒医用。

“胡蜂养殖不与农争田,不与林争地,也不争肥、不抢水,是一个比较好的项目。”蔡碧粮说,胡蜂主要以昆虫为主食,适合在山区养殖,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

目前,蔡碧粮已培育四五十只胡蜂王,每一只胡蜂王能繁殖一群胡蜂。在她的养殖场,我们看到一个个白色的蜂箱整齐排列,蜂箱里的胡蜂个头大、活力足。

“蜂蛹可做食品,胡蜂用来泡酒可祛风湿。”蔡碧粮说,胡蜂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她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在云湖桥镇养蜂协会会长何国仕的带动下,当地蜂农对胡蜂养殖兴趣很大。”湘潭市蜂业协会会长彭艳介绍,胡蜂养殖适合小规模家庭农场和散户,能拓宽蜂农的增收渠道,壮大养蜂产业,协会将在供销部门的指导下,加大培训力度,总结摸索经验,带动蜂农稳定增收致富。

--> 2024-05-08 王希台 本报记者 王希台 1 1 湘潭日报 c109709.html 1 “蜂姑娘”独辟蹊径养胡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