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潭华菱云创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提起赵旋,同事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是我们的技术‘大拿’!”
今年40岁的赵旋,是公司自动化工程部的一名自动控制开发工程师,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技术控”。从青葱岁月到不惑之年,赵旋对待公司安排的任务就像对待“艺术品”一样斟酌、打磨。伴随着“吧嗒吧嗒”的键盘声,他苦练技术、矢志创新,帮助公司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成长为智能制造的“尖兵”。
锚定方向勇往前行
2011年,毕业后经历北漂4年的赵旋进入湘钢技校“回炉深造”,成为一名衡器维检工。他相信“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经过深入了解现场工艺、设备系统,潜心钻研各种称量仪器,逐步成为同事认可的“能工巧匠”。很快,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就迎来了初露头角的机会。
近年来,湘钢致力打造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智慧湘钢”,计量工作成为湘钢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制造的重要领域。过去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秤上会称出不同的重量,主要采用人工比对的方式,为了得出准确的数据,不仅花费时间长,而且有可能出误差。
赵旋主动请缨,自主开发出大型衡器数据比对程序,将以前花一两天才能完成的数据对比分析工作,交给电脑程序,只需要一二十秒便可完成,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与工作强度,且数据准确率达到了100%。
“当你成功攻克一个个自己所学领域的难关,你的内心在享受快乐。”这是赵旋每次解决难题后的感言。尝到了甜头,赵旋主动参与公司技改项目,工作第一年就被公司评为“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开了“挂”的他还先后开发了“一罐到底数据采集程序”“远程计量岗位随机分配抽签程序”“铁水罐号识别程序”“棒材标牌打印程序”“新三高炉喷吹煤数据采集程序”等,为公司创新创效、推动公司智能制造、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忠于热爱 专于创新
“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是赵旋的座右铭。
2015年,赵旋调到设备管理部自动化管理室时,湘钢准备在高线厂新上一套二级系统,因公司其他已上的二级系统都是依靠专业的软件公司开发的,很多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别人手里,且没有源代码,不能二次开发,给湘钢开发生产新的钢种造成了很多的麻烦。为解决二级系统开发这一卡脖子难题,赵旋毛遂自荐,主动担任攻克此难题的负责人。
跑现场、查资料、了解功能需求……为了摸清线材的生产工艺,赵旋每天蹲在生产现场守着,观看每一道生产工序,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现场的老师傅虚心求教。
两三个月下来,他的脑海里已经虚构出非常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接下来,是设计、软件开发……历时一年多,他在高线厂现场摸爬滚打,人脑与机器的“智脑”深度融合,终于攻克了关键技术难题,带着他的团队自主开发了一套二级系统,实现了高线厂敏捷制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公司节约100多万元费用,并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面对技术变革和产业智能化的发展新形势,赵旋把5G、AI、AR等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紧密结合,自学掌握了最新最前沿的移动开发技术,将设备管理的流程信息化与当下流行的智能手机移动技术结合起来。他还从设备点检、检修、标准和备件等方面开发出一套适应公司管理模式的手机App,目前已经在湘钢棒材厂、炼钢厂上线运行。
设备和工人的“智变”,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质变”。截至目前,赵旋和他的团队已自主设计开发出适应现场生产管理模式的“废钢智能验收系统”“高线厂二级系统”“宽厚板剪切线二级系统”“高线厂成品秤计量系统”等20余套系统,累计为公司节约软件费用超300万元。
因突出的技能和业绩,赵旋在行业内广受认可,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劳动模范”“湖湘工匠”等多项荣誉。
“相信在未来,智能技术会再迎来一次技术腾飞,我会继续将传统绝技绝活与智能设备深度融合,练就新的‘数字绝活’。”赵旋信心满满地说。
劳动铸辉煌 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