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乡市金薮乡辅正村一处深沟里,有10.8亩玉竹正悄然生长。这是金薮乡为培育富民产业而开辟的“试验田”,10多丘人迹罕至的梯土上一片嫩绿,承载着产业兴旺、民富村强的希望,也蕴含当地党委、政府努力将希望变为现实的良苦用心。
玉竹是湖南道地药材“湘九味”的其中一“味”,主产区在邵东、桂阳等地。它耐寒、耐阴,喜潮湿环境,却惧怕水淹水浸。去年10月,“试验田”栽种玉竹苗后,经过秋冬和春季的雨水考验,成活率在95%左右。“高垄深沟、专人打理,目前长势中等偏上。”为“试验田”倾注大量心血的金薮乡乡长刘慈玲介绍。
近年来,金薮乡发展油茶产业取得显著成效,辖区内的荒山上种满了油茶树。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乡党委、政府有意效仿郴州等地的做法,在油茶树下种植玉竹,发展林下经济。到多地考察后发现,金薮的油茶山并不具备玉竹喜好的潮湿环境,而荒芜多年已无法种植水稻的滩田则比较适合。
玉竹是多年生药材,前期投资大、见效慢,且无法预料成败,鼓励村民种植风险太大。金薮乡政府决定先试种,替群众先蹚出一条路来。去年,乡领导动员自己的朋友出资,并聘请省农业环境生态环境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指导,在辅正村山兰冲组杂草灌木覆盖的山沟里,开垦出玉竹种植试验示范基地。
“光挖机费就花了2万多元。”刘慈玲说,截至目前,开垦费、种苗费、农药及人工费加起来已投入15万多元,预计到后年采挖时,还需要投入5万多元,“由于是试验田,不计成本投入,每亩成本高达2万元”。
在荒山里砸下20万元做“试验”,金薮乡党委、政府的魄力和用心可见一斑。这块“试验田”也成了全乡干部心中的“宝贝”,除主要领导每周至少去一趟外,农口线的干部也隔三岔五去查看长势。
据了解,主产区玉竹每亩可采挖鲜果2500公斤到5000公斤之间,当前的市场价为每公斤14元。金薮乡农技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试验田”亩产就算只是最低水平,也意味着试验取得成功。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每亩2500公斤毛收入3.5万元,剔除2万元成本,纯收益1.5万余元,年收益3000元左右。
但中药材的价格浮动比较大,为获得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试验”数据,金薮乡决定今年再试种2亩。该乡党委书记李江说,假如两次“试验”都取得成功,将鼓励和支持村民开垦荒田、山地种植玉竹,力争将其培育成油茶之后的第二大特色产业。
记者手记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但对于区位优势不明显、资源禀赋不显著的地方而言,发展产业比较难。
近年来,敢闯敢试取得成功的案例不少,不切实际上项目、引产业导致进退两难的案例同样也有。但不能因为畏难而却步,因为惧怕失败而束缚手脚。而应该秉持严谨的态度、科学的理念先行先试,力争少走弯路。
金薮乡的做法,虽然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成效,甚至有“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风险,但能让群众避开盲目投资的“坑”,在产业致富的道路上不“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