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武平
群策群力改善环境,互教互学美化家园。近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开展现场观摩学习活动、组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会等渠道,推广交流全市各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号召市直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乡镇、村团结协作,压实责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持之以恒打好主动仗,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上向好发展。
其中,全市重点推介的好做法、好经验是:韶山市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绘就和美乡村画卷;韶山市杨林乡突出群众主体,实现美丽屋场自我管理;湘潭县排头乡乡贤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湘乡市毛田镇水府新村垃圾不落地,村庄洁净美;雨湖区长城乡红旗村菜园变“花园”,打造幸福家园;岳塘区霞城街道阳塘村打造城郊接合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样板。此外,还有湘潭县白石镇的农村改厕长效管护见实效,湘潭县石潭镇向韶村村民自主低成本打造美丽屋场,韶山市韶山乡平里村积分评比示范带动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湘乡市月山镇石柱村“三维度”助推垃圾付费制全面落地,湘乡市育塅乡全员参与、共管共建等典型案例,也在交流学习之列。
近年来,韶山市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准施策、持久发力,成效显著,先后获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国省殊荣40余项。其主要做法是,制定实施“1+6”工作方案,形成“纵向贯通、横向成环”工作格局。该市杨林乡以美丽屋场建设为切入口,坚持群众主体,及时补齐问题短板,以点带面全面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新近打造的4座美丽屋场累计投入义务工416个,村民筹资60.2万元,而且后期管护采取就近原则,完全由周边村民自主负责。
湘潭县排头乡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以“不讲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统一思想,全员发动。并充分发挥乡贤力量,采取“一乡贤一美丽屋场”机制,以乡贤带群众,有效解决资金不足、人手不够等问题。其中,合荣村乡贤刘远鹏捐资3万余元,打造文体广场,添置健身器材,开辟胜天河沿线休闲散步活动场所;回龙桥村乡贤吴文辉自2021年起陆续给村里捐资55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初步统计,最近3年内,全乡有11个村的17位乡贤捐赠路灯793盏、价值113.88万元。在乡贤示范引领下,目前全乡拥有3000余户星级美丽庭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湘乡市毛田镇水府新村有460余户2000多人,其中库区移民占1/3。为持续搞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水府新村锚定“垃圾不落地”目标,多管齐下、精准发力,其中之一是稳步推行垃圾治理付费服务制。基本标准为120元/年/户,特困户、重残户、五保户实施减免。由于宣传引导得力,党员干部及志愿服务队示范带头作用强,专款专用效果明显,连续多年来实现应收尽收,村民满意度达100%。
雨湖区长城乡红旗村处于城市近郊、湘潭大学周围,失地农民多、外来流动人口多,耕地面积少,目前仅剩约100亩菜地。该村按照长城乡“三整治七提升”的重点任务要求,狠抓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五好村”。近年来,红旗村创新自治管理模式,发动群众参与,组织实施公共设施提质工程、菜园整治提升工程等,实现了菜园变“花园”预期目标,成功打造人居环境整治新亮点。
岳塘区霞城街道阳塘村属于典型的城中村,在持续开展多年的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探索实施“三抓工作法”,开辟了一条具有“阳塘”特色的新路子。即:突出抓统筹,“三方联动”聚合力(村委带动、村校联动、全民发动);突出抓整治,强力推进“垃圾革命”“菜地革命”“绿化革命”;突出抓宣传,注重“点”上树典型、“面”上搭平台,形成人人都是环卫工、个个都是监督员、户户都是参与者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