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军品技术研究所产品总体室技术员。作为中国兵器科技带头人,他曾担任多项产品型号项目的总设计师,在科研的攀登路上,完全依靠自主研发,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科学进步奖,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有这样一件事,让江南工业集团许多科研人员印象深刻。在某次实验过程中,一件产品出现问题。然而,科研团队无法从100多米深的湖底捞起“不争气”的产品,这给接下来的原因分析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在多次分析会上,科研人员提出10多个方向的分析结果,但始终没有确定产品问题出在哪。
静下心来,熊勇反复回忆实验场上的每个细节,反复思考,寻找问题的症结。接下来,熊勇对整个产品的动作进行反复的科学推演。在此基础上,他制定新的设计要求,并指导相关部门对装置进行优化调整。最终,产品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公司产品的核心技术诞生了。
据了解,熊勇主持该产品的总体设计工作,设计出来的新体系实现公司向完全自主创新快速发展的历史蜕变。其间,他撰写设计、论证报告90多份,设计总图、部件图300多册,组织和参加相关产品实验360多次。
熊勇的同事介绍,熊勇几乎把每一天的时间都用在了科研工作上。他每年要组织或参加几十次的野外实验,产品都要接受极恶劣条件下的各种考验。每一次的野外实验,在采集数据等各项工作中都有他的身影。
有一年,熊勇带领科研团队来到实验场,准备做一次极恶环境下的声学实验。虽然当时处于彻骨寒冬,但出于操作方便和安全考虑,实验人员必须脱掉棉袄穿上冷冰冰的救生衣。派谁去呢?他二话没说,换上救生衣,带上一名身体结实的年轻人做帮手,便随船往湖心划去。
同去参加实验的科研人员回忆起一个难忘的细节。当时他们在湖中心进行实验,每当大船经过时,实验船便会剧烈地颠簸,熊勇担心会翻船,于是他脱下身上唯一的救生衣,穿在了价值百万元的实验仪器上。
如今的熊勇,经历了风浪的洗礼,在科研这条路上已经走得更为踏实,也更为从容。在研发的新阶段,他勇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往无前地奋战在科研战线前沿,为产品发展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参加工作以来,熊勇担任了国家两个型号项目总设计师,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完成多项成果技术转化,负责的产品装列于多型国防装备,为公司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如今,熊勇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了更多江南工业集团的科研人员。2019年,江南工业集团以熊勇的名字命名成立了“熊勇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又肩负起了培养新人的任务。对新来的同事,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是勤奋,不勤奋只能是荒废时光。”
为让年轻人尽快挑起科研重担,熊勇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大胆地将一些预研项目交给他们,自己则从侧面指导、协调,手把手地教他们开展项目调研、项目论证等工作,使他们在研制工作中少走弯路。据统计,熊勇先后与8人签订师徒协议,在工作中以身作则,积极指导他们解决工作及学习上的困惑与难题,培养他们在科研实践工作中独立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大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如今,这些年轻人都已成为科研骨干,分别担任多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目前已培养2人成为型号项目的副总设计师和预研项目的技术负责人,3人成为型号项目的主任设计师和预研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公司某领域装备科研团队日益成熟,人才队伍梯度建设日趋合理性,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劳动铸辉煌 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