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4年05月21日

袁波:一技傍身走“江湖”

本报记者 陈锦

袁波给学生讲课。 (本报记者 陈锦 摄)

5月15日,在湘潭技师学院钳工实训室内,一个熟悉的身影膝盖弯曲、弓着身背,用布满铁屑的大手紧紧按着一把锉刀在钳工台前反复推拉,哪怕额头的汗珠滑入眼内,他也不曾停下手中的活。在袁波眼里,每一个零件、每一项产品都需要全神贯注去精雕细琢。

袁波话不多,低调内敛。从业24年来,他从事过钳工、铣工、电工等工种,掌握了多项职业技能,荣获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湘工匠、享受湘潭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诸多荣誉。一路走来,他用行动证明——技术改变人生。

“每天进步一点”

“与其东奔西走,不如一技在手。”这是袁波的座右铭。

袁波初中毕业后曾辍学打工,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让他渐渐意识到“一技傍身”的重要性。不甘心的他来到原江麓技校(现湘潭技师学院)上学,开启了钳工技能学习。重返校园的第一天,袁波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每天都进步一点。”

在校学习期间,袁波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各项技能,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0年,从技校毕业后袁波被择优分配进入江麓集团工作。没想到,刚一上岗,就给袁波来了一个下马威:“很多东西跟学校里的不一样,有时候都看不懂图纸,更别说实际动手操作了。”

但看到上了年纪的老师傅都能轻车熟路地完成工作,袁波的“倔脾气”上来了。除了每天跟班学习,他利用工作间隙,找来废料反复练习手艺,手掌处的水泡经常破了又好、好了又破,最后磨出了老茧。几个月后,袁波就掌握了独立操作大型铣床设备、制订异形工件的加工工艺。

“在外人看来,钳工干的都是一些脏活、累活、粗活,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但要想干好、干活钳工,必须心细如发、不怕吃苦。”在袁波看来,钳工是最能体现动手能力的工种,做钳工得有耐心,更得守得住匠心,把追求极致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工作之余,袁波也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他不仅获得了湘潭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文凭,还通过自学考取了钳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电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三尺讲台绘“匠心”

2010年,在生产一线工作了10年的袁波被调入原江麓技校(现湘潭技师学院)担任钳工教学工作,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教老师生涯。

袁波负责的课程是钳工实训。这门课是一门体力消耗大、相对枯燥且繁琐的课程。“大部分职校生入学成绩较差,基础薄弱,很多人不愿学、不想学。”袁波介绍,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袁波制定了一套分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分组管理、分组竞争,形成“比、学、赶、超”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极大提高了学生动手积极性和主动性。

他还通过设计“创意型”课题,每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给出技术工艺步骤,将原本乏味的钳工基本功训练融入课题中,课题完成的同时提升了学生成就感,学生学习兴致越来越高。每年寒暑假,袁波还得在学校给即将离校实习的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用袁波自己的话来说,一整年都是工作日。

“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拥有一桶水”。袁波不仅要求自己要有“一桶水”,还得是一桶常换常新的水。为此,他不断学习钳工新技术,然后将学到的新技术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他还坚持“带赛训练”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辅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年年载誉而归。

每每有学生问起他成功的秘诀,袁波总是毫不吝惜地说:“不论是学知识还是学技术,只要感兴趣,能坚持肯钻研,就一定能出彩。”

以赛强技 勇于超越自我

全国赛场是检验技能人才本领的真战场,袁波也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

2020年,袁波接到了作为湖南省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通知。但看到比赛项目是装配钳工时,袁波犹豫了。装配钳工对参赛选手手上功夫要求极高,分毫的差距都可能让选手与奖项失之交臂。

虽说袁波的手上功夫已经“出神入化”,他可以把误差精度控制在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七分之一。但那时无论是工作还是教学,袁波的重心都在工具钳工而非装配钳工。

此时距离比赛开始已不足一个月,时间紧、难度高,但袁波还是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重任。在不耽误日常教学的情况下,袁波迅速组建竞赛团队。备赛期间,袁波每天只能睡不到5小时,其余时间都泡在车间打磨基本功,手掌起血泡也不能贴创口贴,怕影响手感。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反复训练,袁波和团队夺得了技能大赛装配钳工项目优胜奖。

经过全国大赛的淬炼,天赋加上努力,袁波的获奖之路如同开了“挂”一般:2021年湘潭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夺冠、2022年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夺冠、2023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装配钳工项目优胜奖……为单位争得荣誉的同时,袁波的技艺也得到“升级”。渐渐地,他加工的零部件逐渐复杂起来,越来越多的关键零部件出自他手。

从“百优工匠”转变为职校教师,一转眼,袁波已在学校任教14年,这期间他连续多年承担湘潭市“金蓝领”钳工培训工作,为行业培训出技能过硬的技师和高级技师240余人,以他名字命名的“湖南省钳工技能大师袁波工作室”就是对袁波最大的认可。

“我相信,只要有‘真材实料’的‘一技之长’,技术工人也照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谈及未来,袁波信心满满。

劳动铸辉煌 建功新时代

--> 2024-05-21 陈锦 本报记者 陈锦 1 1 湘潭日报 c110701.html 1 袁波:一技傍身走“江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