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珊 实习生 黄湘毓
“平时我有什么事就喜欢打个电话问他们,他们也经常来家里照顾我,从来不讲条件,真的和自己亲生儿女一样咧!”5月19日,家住岳塘区下摄司街道的丁老参加社区的一场公益活动,在现场,他高兴地与社工们交流,一看就是非常熟络的关系。
丁老是一位归国华侨,也是一名老党员,儿女在国外工作。今年75岁的丁老身体不错,衣食无忧,但总是觉得缺乏亲情的关怀,心中很寂寞。自从“临时儿女”到来,丁老感觉到生活注入了新动力。他激动地告诉我们,“儿女们”生怕自己忘记电话号码,还特地做了联络卡贴在家里,嘱咐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他们,没事的时候聊聊天也可以。
大家都知道,市社会福利院有一群“临时妈妈”,但很少有人知道,岳塘区下摄司街道有一群“临时儿女”。从今年年初开始,随着“青春暖夕阳”关爱空巢独居老人公益创投项目的开展,他们关注着社区的独居空巢老人,这类老人们心灵比较脆弱、容易发生风险,特别需要社会的关爱。“临时儿女”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温暖着一个个独居、空巢老人的心。
周玲是岳塘区金晟社工中心的负责人,在下摄司街道组织了多场活动,进行多次走访后,她发现这个位于老城区的街道社区有不少独居老人。“他们有的住得非常偏僻,平时也很少与人打交道,对外界了解甚少,心中极度渴望关注。”作为社工组织的负责人,周玲一直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
2023年年底,通过前期的需求调研,金晟社工发现了独居空巢老人的一些共同特点:随着年龄增加,他们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各种疾病伴随而来,心理上的孤独凄凉感也随之增强,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情绪自控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逐渐衰退。如何帮扶、解决独居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心理需求等问题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用青春的活力来调整老人自我封闭的状态,让孤独的感觉被热情融化。”周玲和她的团队定下了这个方向,这就是“青春暖夕阳—关爱空巢独居老人公益创投项目”的雏形。
今年2月开始,金晟社工正式开启了“青春暖夕阳——关爱空巢独居老人”公益创投项目。项目由福彩公益金支持,采用“党建引领+党社联动”的方式,充分发挥机构专业化优势,通过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方关怀的工作模式,依托政府和社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金晟社工为载体,组建一支由社会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社区志愿者、家政服务员等年轻化、多元化的“青春暖夕阳”服务队伍,这支队伍共有15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让“朝阳”常伴“夕阳红”。
“青春暖夕阳”服务队成立之后,分成助心、社工、助洁、志愿者4个组别,以下摄司街道为半径,辐射岳塘区多个社区。他们深入独居、空巢老人家中,提供日常照料、社会关爱、心理需求等服务。向独居、空巢老人提供“居家六助”(助心、助洁、助行、助医、助急、助乐)和常态陪伴,嵌入年轻化、多样化、品质化的创新“居家助老服务”模式。
家住半边街社区的高阿姨得知了“青春暖夕阳”服务队后,通过社区告知她的需求,“我们所住的地方偏远,而且独居空巢老人居多,很少有机会参加社区活动,希望能在我们居住范围内多开展几次活动。”
半边街社区的贺娭毑年近七旬,丈夫和女儿相继去世,女婿失联,她独自一个带着外孙生活。“她表面上很坚强,也不愿意向人诉苦,但我们知道,她的生活压力很大,内心很渴望得到帮助和关心。”当社区把贺娭毑的情况告诉服务队负责人后,队员立即开展一对一的帮扶。“老人和孩子心理上都需要疏导。”队员们通过交流发现问题后,很快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方案。
像贺娭毑这样得到一对一帮扶的困难独居老人共有5位。除一对一帮扶外,“青春暖夕阳”服务队今年内还将开展多场服务培训,对120名独居空巢老人开展常态陪伴、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到30位独居老人家中开展家庭保洁、收纳整理、家电清洗、维修疏通、卫生科普等服务;还特别针对老年人开展“六防”讲座,让老人防范电信、养老、保健品、情感、网络和理财产品的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