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潭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0731-58266666广告热线:0731-58221120订阅热线:0731-58623456






2024年05月22日

双季稻占比近95%——

同福村是这样做到的

本报记者 张振宇

全村耕地2813亩,双季稻面积2670亩(含预留晚稻秧田40亩),双季稻比例高达94.92%,着实让人惊讶。

村副主任张虎成介绍,全村除了40亩不适合种植双季稻的田地采用稻油轮作和100多亩的湘莲外,其余均是双季稻。

见我们还是不太相信,张虎成又升起无人机让我们眼见为实。

通过显示屏,我们“眼底下”的同福村一片葱绿,一望无际的田野都是绿油油的稻田,其间是错落有致的房舍和波光粼粼的水塘,哪怕是睁大眼睛也找不出一丁点白斑点。

如今一些地方双季稻比例连50%都很难做到,同福村又是怎么达到接近95%这么高的比例呢?

张虎成自豪地说:“因为这里是杨嘉桥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核心区、这里是同福村。”

同福村是一个远郊农业村。多年来,这里的村民养成了农忙回家种地、农闲到市里县里打工的习惯。尽管这里农田平坦、水利条件相对较好,但一直很少有种粮大户和规模种植、双季稻比例最高也在80%左右徘徊。

近年,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和政府对农业投入和种粮补贴力度的加大,同福村在粮食生产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是充分利用国家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支持,连续4年共投入400多万元改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高标准农田项目覆盖率超过90%,特别是2022-2023年度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水利条件退化的颜家、大屋、建新3个村民小组加装了一座从涟水河抽水灌溉机埠后,从根本上解决了360多亩田地因缺水难以种植双季稻的难题,一下子使全村双季稻占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

针对过去少部分村民不愿意种双季稻是因为缺乏劳动力和小打小闹规模效益上不去、比较效益不高这一主要原因,这两年同福村在培植和壮大种粮大户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全村种粮大户也由2022年的26户、1300亩发展到现在的32户、2200多亩。种粮大户成了粮食生产绝对主力军和双季稻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双季稻生产的另一大难题是早稻育秧难和烂秧的问题。今年,同福村蔬菜大户夏坤明不仅主动退出蔬菜生产、还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总面积3300余平方米、可供大田万亩的现代化育秧工厂,从根本上解决了早稻育秧难的问题。

同福村种粮大户纷纷表示:如今种粮不仅有补贴、政府还投资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农技部门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粮农更有奔头了,种粮积极性自然上来了。

--> 2024-05-22 张振宇 本报记者 张振宇 双季稻占比近95%—— 1 1 湘潭日报 c110779.html 1 同福村是这样做到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