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千年传承,生生不息。她不仅书写着一代代文人墨客精彩纷呈的生动故事,汇聚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而且很自然地承担起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责任。真可谓书天地正气,扬九州风华!
本人源于对书法的热爱和对书法艺术的敬仰,学习书法几十载,一路走来,和各位同道之人一样,有过临帖过程的辛酸苦辣,也有过创作探索的爬坡过坎。但回首往事,那都不过是艺术道路上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已。这几十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书而时习之,乐也”。
读帖激活出好思维,此为一乐。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文字有三美,即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这种艺术形式的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表达于纸上而形成的。所以,我们不仅要用心去学习,而且更要用智慧去领会。这就是书法艺术之魅力。对于一个书法练习者乃至一名书法家,我以为要始终保持读帖的习惯。读帖既是一种心功,更需要悟性。既要能“入帖”,更要能“出帖”。我以为读帖的过程就是反复观察与比较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思维敏捷,观察入微,精准识别。因为观察可以直接影响到写字的精准度,只有全身心地进入字帖才能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到位了,说明读帖基本上到位了,而读帖还要读到字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要读出每一笔画的特点,读出笔画的律动和节奏,这就更加需要培养自己的严谨思维。多年来,在读帖的过程中,每当我读到一些好字、好笔画、好线条的时候,那种感受真的让人心旷神怡,爱不释手。这能不乐吗?
习帖修炼出好习惯,此为二乐。书法艺术并非简单地写几行字,而是中国汉字的最佳组合与配搭,必须神形俱备,灵魂凸显,形成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要达到这个高度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持之以恒的毅力支撑,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但凡一幅超凡脱俗的书法作品都不是天生就能创作而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养成仔细观摩,善于学习,勤于打磨,不怕吃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好习惯,绝对不能自暴自弃,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一过程不仅传递着一种责任,更多的可以培养一种精神,让自己锻炼出一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意志力。
创作探索出好方法,此为三乐。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笔墨线条造型艺术。我在每次书法创作前,都要做好功课。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写内容,然后设计章法,把每个字的写法、每行字的大小布白都考虑好以后,在大脑中形成基本的构图,做到胸有成竹,只待唤起创作灵感,立马进入角色,然后把事先选择好的书写内容进行作品创作。当然,书法创作既要法古,更要创新;既要融会贯通,又要彰显自己的风格;既要写出古人的遗风,又要写出自己的个性特点,这才是我们倡导的书风。
墨香陶冶出好心境,此为四乐。学习书法需要耐心和毅力。因此,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可以修身养性,忘记一切烦恼,甚至还可以进入我将无我的境界。这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养很有帮助。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我以为这应该是最好的注解。书法的魅力就在于陶冶情操,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在每一幅书法作品中感受着和谐之美,生命之美。同时,学书法还可以让人提高审美情趣,做到心无杂念,宁静地感受世间美好。
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我自然乐意终生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