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中华 通讯员 罗霄山
5月10日,湘潭市群众艺术馆爱晚老年学校、岳塘区老年开放大学等5所爱晚老年学校同时挂牌。至此,列入今年省重点民生实事工程爱晚老年学校提质改造项目的我市6所爱晚老年学校全部挂牌。当天,市群艺馆爱晚老年学校放出2000多个学位瞬间被抢一空。
老年教育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我国步入老年社会,老年教育市场需求旺盛,现状与需求形成了巨大反差。
去年寒假期间,湘潭开放大学组织专人对全市老年学校进行了摸底调查。从对全市32家老年教育培训机构的调查发现,开办主体涉及组织、工会、民政、人社、文体、企业、高校、民间团体和个人,年培训规模多的近万人次,少的仅百余人次。各老年学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收费标准也大不相同。有的是纯公益,如市群艺馆;有的适当收费,一学期一科目200多元到400多元不等。
“目前我市老年学校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收费金额等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专门部门统一监管,存在学位不够供需失衡、投入不足设施简陋、多头管理协同乏力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湘潭开放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们希望在老年学校能照样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道德修养,展示各种才艺,真正体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使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雨湖区城正街街道三义井社区一老年朋友说。
打造爱晚老年学校品牌
百姓的诉求和痛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今年我省首次将老年学校提质改造纳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旨在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根据省《做好2024年提质改造爱晚老年学校相关工作的通知》,今年我省将提质改造100所爱晚老年学校,计划以全省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办学体系为主渠道,办好一批家门口的老年学校,每所学校年培训能力达到3000人次以上。今年11月,我省将对各市州爱晚老年学校提质改造项目进行验收,并对验收合格的学校给予奖补。
经积极争取和申报,我市有6所老年学校纳入这一省重点民事实事项目,分别是湘潭市群众艺术馆、湘潭市老年开放大学白石学院、岳塘区老年开放大学、湘潭县老干部(老年)大学、韶山市爱晚老年学校、湘乡市老干部(老年)大学。
我市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从3月开始每月举行爱晚老年学校建设工作推进会或工作调度会,对老年学校提质改造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等进行重点解读,要求各地相关部门以民生实事项目为契机,打造我市爱晚老年学校品牌,形成辐射效应,突出湘潭特色,推动全市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这一民生实事项目获得了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朋友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4月28日,韶山市爱晚老年学校在韶山市清溪镇火车站社区成立。该爱晚老年学校春季学期开设二胡、太极拳、戏曲、摄影等11门课程,就读学员超500人。韶山市清溪镇火车站社区负责人介绍,今年爱晚老年学校报名异常火爆,一“位”难求。
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乘老年学校提质改造这一东风,我市老年大学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办学理念越来越先进,管理越来越规范,硬件软件方面将得到明显改观。”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5月15日,我们在位于市政府附近的岳塘区老年开放大学(湘潭有方老年大学)采访发现,不少老年朋友在标准的教室里学舞蹈、声乐,歌声悠扬、乐声阵阵。该校拥有3300多平方米的教学场地、15间标准教室,开设舞蹈、形体、声乐、器乐、绘画、保健等8大类60门课程,目前开设46个班,年参加人数3200人次。“我们将以爱晚老年学校提质改造为契机,加大对教室隔音设备、楼梯扶手等硬件改造,利用老年学校公共平台引进更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为老年朋友提供更多优质实惠的课程和服务。”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群艺馆老年学校公益培训班现在分春秋两季开班,全年学位3000余人,为切实解决老年朋友上楼难的问题,市群艺馆通过爱晚项目提质改造后,采取安装电梯、添置音响等举措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为更多老年朋友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如何促进我市老年学校迈上新台阶?湘潭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左泽文建议,建立由教育、组织、老干、民政、财政、人社、老龄、文旅、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主体,理顺老年教育管理机制;由教育部门牵头组建“湘潭老年教育联盟”,统筹协调全市老年大学、老干部大学、涉老教育企业(高校)等办学资源,建立资源库、师资库,承担湘潭老年教育机构行业管理职能等;搭建全市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老年教育+产业发展”;按照“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建立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学习者等多主体分担和多渠道筹措老年教育经费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