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关注到,班上少部分同学情绪特别不稳定。部分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比较迷恋快手平台,希望广大家长引导孩子远离这些网络平台。”近日,我市某市直学校七年级班主任表达了她的忧虑。笔者认为,戒除孩子网瘾治标更需治本。
何谓治标?就是加强对孩子的手机管理,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以强制手段和规则引导孩子远离手机和网络。
这有用吗?有,但效果有限。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已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靠堵来治孩子网瘾往往越堵越防不胜防。因为未成年人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律意识、分辨能力、服从意识都比较欠缺,“你越不要我玩我偏要玩”的逆反心理会导致孩子更加迷恋手机而不能自拔。
其实,网络使用得当,能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得力助手。当然,网络平台难免传播暴力、低俗等内容,但毕竟不是主流更不是全部。
如何从根本上帮孩子戒除网瘾呢?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陪伴与呵护。
“当你遇到危险需要寻求帮助时,你第一时间会想到谁?”“我第一时间会想到网络平台上的网友。”这是我们采访过程中跟某初二学生的对话。这名学生说,自从有了弟弟后,父母就没怎么管她了。
“初一天真,初二懵懂焦虑,初三会好一些。”雨湖区鹤岭镇仁兴学校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方日飞解释,“进入初中竞争迅速加大,一些孩子尤其是好胜心强的孩子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及时、足够的关爱与力量时,孩子们就会从网络虚拟空间寻求帮助和释放。”
网络平台为了吸引流量,确实有很多对未成年人成长不利的内容,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面对这一矛盾和痛点,市教育局审计法规科科长、心理教育专家刘君强调,我们不能完全依靠法律的限制,因为孩子登录的时候有可能不是用自己的账号。所以关键还是家庭和学校切实担负起监管职责,家校共同努力多组织孩子开展户外活动,重视现实中而不是虚拟的沟通交流,关注孩子在使用网络平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回应解决。
综上所述,父母只有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尊重,才能从源头上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孩子才有力量和意识成为网络的主人,网络的优势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