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一双妙手和一把焊枪,将一片片金属焊接成各种型号的部件……在常人眼中,这是苦活累活,但在欧勇眼中,这是独属于他的“火花世界”。
作为一名“钢铁裁缝”,欧勇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技术难度大、工作环境苦、劳动强度高的焊接生产第一线,大汗涔涔是他的常态,寒冬腊月反倒成了他的最爱。欧勇常说自己是一只笨鸟,笨鸟就一定要先飞,如今这只“笨鸟”已从当年的愣头青成长为湘钢焊接首席技师,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劳动模范等无数荣誉于一身,不久前又被评为“湖湘杰出工匠”。欧勇怀揣一颗匠心,用一根根焊条书写着焊接工匠坚毅与执着的精神品质,用“焊花”装点出自己的奋斗人生。
欧勇高超的焊接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成长为焊接高手的背后,不知浸湿了多少次工作服、烧穿了多少副防护手套。“眼睛被焊弧灼伤,皮肤被火星烧伤,是常有的事。但只要手持焊枪,我脑子里想的就一件事:把活焊好。”欧勇告诉我们,要焊出好活儿并不容易。
1996年,欧勇以技校实习生的身份进入湘钢,就跟在“大国工匠”艾爱国的班组学习,成为他的徒弟。2005年,欧勇通过特招入伍,从事大型舰艇的焊接保障工作,2008年初退伍重新分配回湘钢,并作为技术骨干调入湘钢新成立的焊接实验室,成为了一名焊接试验员。
为了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欧勇常常在工作之余、下班之后进行模拟试件焊接,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自学掌握了波形控制多丝埋弧焊、气电立焊等多种先进高效焊接方法。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他系统掌握了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焊条电弧焊等焊接加工技术,尤其在紫铜、铝及铝合金、铸铁、埋弧焊等焊接领域练就了一手“绝活”,焊接试验成功率达到99%以上。
琢磨焊接中的问题和难题,是欧勇的乐趣,再难都不怕。“他焊过多少焊缝,就考虑过多少问题。”这是同事们对欧勇的一致评价。
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就焊不到,也焊不好。2020年以前,盲区焊接是每个焊接人都头疼的一座大山,好胜的欧勇却主动给自己“找麻烦”。通过运用传统的焊接方法,结合高科技的声、光、电系统,欧勇和团队琢磨出了盲区可视焊接设备及方法,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多年来,欧勇和团队共解决省内企业生产设备焊接难题100多项,节约资金2000余万元。
“干我们这行常自喻是‘钢铁裁缝’,这可是一门不折不扣的技术活,焊缝的位置、焊接时温度的控制都不容许有任何的偏差。” 回忆起2012年承接港珠澳大桥焊接4万多吨桥梁钢定制焊接工艺的经历,欧勇依然满脸自豪,但当时的压力也不言而喻。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设计要求能抵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和30万吨巨轮的撞击。要在这样的“超级工程”上做“裁缝”,难度可想而知。
“关键焊接部位哪怕出现0.01毫米误差,都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作为项目焊接带头人,欧勇不敢有一丝马虎。由于每座桥都是个性化的定制产品,欧勇和他的团队需要不断调整焊接方法,根据不同钢板的厚度、材质以及现场要求定制不同焊接工艺,发现一个问题就现场突破一个问题,最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指定焊接任务。
如今,公司若是遇到产品需要返修且工友搞不定的情况,欧勇也总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任何“疑难杂症”到了他这里总能迎刃而解。面对工友和客户的称赞,欧勇也只是笑笑,他说,每次自己焊的焊缝,一次性通过检验,就是最自豪的时候。在做好本职工作外,欧勇还争做职业技能带头人,在焊接实验室积极开展的“传、帮、带”活动中,他手把手、不知疲倦地先后培训了十几名慕名而来的“徒弟”。
纵使荣誉光环闪耀,欧勇仍坚持着他的焊接初心和工匠梦想。他说:“师傅常教导我们,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我喜欢学习,同时也会多看、多问、多思考、多练习,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更快提升自己,让世界看到更多中国制造技术。”
劳动铸辉煌 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