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市有关部门下发通知,着力破解乡村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这剂为基层减负的“猛药”,给基层工作“松绑瘦身”,让干部“轻松上阵”,带来了喜人的变化,但也要警惕“卸包袱”“躺平”等苗头性倾向。
基层干部是“万金油”,更是“千斤顶”。基层接收着来自上级部门层层转发的文件,传导着层层加码的压力,承担着层层下压的责任。基层负担过重,“村长”变“会长”,村干部成“表哥”“表姐”,实际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留痕”规避风险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隐形变异”。从长远来看,基层干部“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损害了百姓利益、阻碍了地方发展。
削文山、治会海、减事项,摘牌子、轻担子、宽路子……一系列为基层减负赋能的“组合拳”,让“会长”回归“村长”本职,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给基层工作腾出了空间,让基层干部放开了手脚。
喜人变化值得点赞!但也要认识到,减负不是减责任。上级部门不能简单一减了之,基层干部更不能把减负当成“躺平”的挡箭牌,而要让“应减之负”与“应尽之责”明晰起来,处理好三种关系,各自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
处理好上下的关系。“小马拉大车”,问题表现在下面,但根子在上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领导机关特别是从中央和国家机关改起,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自上而下,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自觉起示范带头作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使权、责、利对等,进而营造出上下联动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的良好氛围。
处理好左右的关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想要用好基层这根“针”,就要先整理好上面的“千条线”。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科学规范“属地管理”,村级事项该保留的保留,该取消的取消,该优化的优化,才能既防止层层向基层摊派任务、转嫁责任,又避免“一刀切”、为减而减,出现“层层都不负责任”的局面。
处理好加减的关系。减负不是目的,赋能才是。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既要做好松绑减负的减法,也要做好正向激励的加法。基层干部要认识到减负并不是责任减轻了、可以躺平了,而是责任更重了、要求更高了,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减负腾出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经济建设、基层治理、为民服务。政府部门要树立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为基层减负就是为实干撑腰,真正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者提供广阔舞台。
莲城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