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王老师收养了科学老师派发的几十条蚕。学校桑树的桑叶被其他老师和同学扒了个精光,于是向我告急:哪里能弄到桑叶,以喂养嗷嗷待哺的蚕。
我在脑海里迅速搜寻。除了杨梅洲和古桑洲,我竟然想不出这偌大的城市哪里还有桑叶可摘。王老师说湖湘公园有哇!嘿,真是的。我立即想起平时跑步的湖湘公园有几处桑叶的,见过,想来应该是桑叶,只是未曾采来喂蚕。
当天下午,下着小雨,我腋下夹着一把雨伞走进湖湘公园。
我一进园子就看见了一棵树。它的叶子很像桑叶,但我又觉得这叶子太老,不像今春新长出来的嫩芽。桑树是落叶乔木啊!最后,在手机里验证了我的判断:这是一棵朴树,叶子的形状和桑叶类似。
曾记得从公园南门进来,有仙鹤雕塑的一片草坪里有好几棵桑树。于是我信步过去。“仙鹤”还是那样的瘦骨嶙峋。旁边的树倒是多少年如一日地立在那里,可是,树叶怎么也是那样的粗老?我赶忙掏出手机,像照妖镜一样照着叶子,照出来的却是木槿。
落寞中,我又寻了几处我认为有桑树出没的地方,甚至潜入到原生态的林子中去,还是没有找到。难道这么大个公园,容不下一棵平常不过的桑树?据这里晨练的老人讲,公园所在的云峰村,过去家家户户堂前屋后都是种有桑树的。
桑,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文化记忆。华夏祖先以农桑立国,种桑养蚕还孕育了闻名世界的古丝绸之路。农耕的中国人喜欢在老宅旁种上桑树和梓树,从此不管自己走多远,心中的牵挂又多了一份情感。在古代,很多礼仪也在桑林中举行。而今,城市里到处是名贵的花木,寻常的桑树倒是不多见了。
仲春的公园,弥漫着花草树木的清香。不知不觉中,我爬上了公园最高的小山包。在一片绿油油的人工林中间,夹杂着几株貌似灌木却更像藤蔓的植物,散落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和周围的名贵树木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为了争取更多阳光,数不清的灰色枝丫努力向天空伸展。这树上的叶子,也被老师和同学们扒了个精光。树枝上挂着的几颗青涩桑葚告诉我:这就是桑树。
原来,湖湘公园还是有桑树的!只是这桑树,不再是过去人们堂前屋后的桑树。桑梓之情在这里已然淡化,农桑的经济价值也不复存在,但它告诉人们这片土地曾有过“把酒话桑麻”“鸡鸣桑树颠”的农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