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点赞,全市学习推广,居民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甚至形成“居要好邻”的溢出效应,连停滞已久的二期工程也逆势启动且不愁卖了!
2022年11月23日,本报以《云龙山庄,一个小区自治的样本》为题率先报道,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的湘潭县易俗河镇云龙山庄小区,依托业委会、楼栋长、单元长和志愿者的共同参与,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业委主管、党员带头、业主参与”的自治之路。
如今,这个曾经矛盾多、上访多、报案多、隐患多的“四多小区”,已成功蜕变为一个零事故、零犯罪、零上访、零黑恶、零矛盾上交的“五零小区”,成为全市观摩学习的明星和标杆,其成功经验被总结为“里手”引领自治的“四步曲”。
第1步
选好带头人,实现从无人治到有人治
为了解决云龙山庄小区“无人管”问题,易俗河镇党委和花果山社区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聘请保洁员,只能解决卫生问题,解决不了治安问题;引进物业公司,物业费收不齐,仅维持5年,公司就主动撤出;成立临时业委会,但业委会只有3个人,主任自己要养家糊口,在管理上力不从心,效果不尽人意。
基层工作最讲究的是脚步为亲,基层治理最重要的是要有想干事、能干事且群众信服的带头人。通过认真反思,镇党委和社区决定选优配强小区支部带头人,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在组织干部入户走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动员小区退休党员干部王启高和刘海平分别牵头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和业委会。两人工作有热情、有经验、有威信,且不拿报酬、处事公道、乐于奉献,扭转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小区“无人管”“不愿管”“管不住”局面,为小区自治奠定了重要基础。
走进云龙山庄小区,每栋楼都悬挂了党员公示牌。“自打在小区里亮了身份,感觉肩上的责任重了,时刻警醒自己注意言行举止。”老党员刘舜武说,以前小区里的小广告、飞线充电没人管,想自己管又没个说法,如今,他主动挑起了小区卫生清扫工作。
第2步
组建行动队,实现从有人治到“里手治”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带动了更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在王启高和刘海平两位“带头人”组织下,小区推选出12名楼栋长、30名单元长,选出60名来自多个行业、领域的里手,包括党员干部、民间工匠、退役军人等,组成里手治理“行动队”。
里手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治理,小区哪里有问题,里手“行动队”就出现在哪里。绿化带里的苗木由小区的“花卉里手”“园林修缮里手”黄江辉、黄正南负责,既没花多少钱又办好了事;对于屋顶漏水等引起的常见邻里纠纷,经验丰富、善于调解的“法律调解里手”王启高总能有效化解;“广场舞里手”唐华引领了小区广场舞风尚;“水电维修里手”罗介龙为楼栋无偿检修水电;“政策法规宣传里手”李子宏包揽了小区普法宣传……里手成为小区治理的“主力军”,小区208个下水井都由里手们动手疏通,每个楼梯间的垃圾杂物都是楼栋长、单元长自发动手清除。小区没有一个垃圾桶,却能保持整洁有序,靠的也是“行动队”督促引导住户把垃圾投放到指定处理点。
第3步
人人都参与,实现从“里手治”到共同治
随着“里手效应”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参与小区治理的队伍越来越大,逐步形成了矛盾源头化解、各方齐抓共管的共治力量。
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在业委会的动员下,小区居民按各自的工作特长组成爱卫、宣传、帮教、文明劝导4支志愿队伍,广泛参与到小区治理中。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疫情防控等任务中,志愿队主动作为,不分白天黑夜值守和巡查,确保了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小区报案率逐年下降,出警率从2021年的30%下降到2023年底的5%。
全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充分调动无职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居民代表的积极性,对小区内的邻里矛盾、情感纠纷等问题进行调解。2023年以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调处成功率为100%,确保了矛盾不出小区。
让信访户变身治理参与者。在人人参与小区建设的热潮下,奉献、付出已成为一种风尚,小区作为“家”的认同感和氛围感越来越浓。王正男因索要1992年转城安置补偿,20多年来多次集访、闹访,但随着小区环境的不断改善,特别是被选为业主委员会成员后,思想发生明显变化,不再上访,并积极参与小区工作,从一名老上访户成为了小区治理的贡献者。
第4步
构建好机制,实现从共同治到长久治
积极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科学、管用的制度推动小区治理成风化俗、形成新风。
制定长效管理规约。业委会多次召开居民会议,共同制定《云龙山庄小区业主自治管理规约》,并请专业人士把关。该规约详细规定业主的权利义务、业委会的职责义务、经费管理、物业管理、自治管理、矛盾调解、违约处理等方面内容,从小区议事规则到门卫着装要求,都一一明确,让小区治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建立居民愁难问题分类解决机制。坚持“群众最关心什么,就治理什么”的原则,将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解决。如把“经常丢失摩托车”“外来人员需要登记” 等列为一类问题,通过恢复门禁、安装监控探头、聘请保安全天候值守等方法优先解决;把“杂草丛生”“停车位施划”等列为二类问题,用“硬化+铺设草皮”方式改善面貌、规范秩序;把“没有固定办公场地”“居民没有固定娱乐场地”等列为三类问题,争取功能型党支部、老年活动室建设等项目解决,以问题的务实解决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形成居民自我管理常态化。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小区将2处闲置公有房屋打造成党员活动室、居民议事厅、业委会办公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图书馆和老年人娱乐室等功能型活动中心,居民在这里休闲娱乐,每次活动后居民自觉将卫生打扫干净。
平安法治基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