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邬雅琳
“好几个菜都是没尝过的,但是味道很好,真的很不错!”
“大部分菜很清淡,易消化,很适合我们这些年纪大且有‘三高’的人,真好!”
“我们年纪小的人也很喜欢吃!”
“看得出来,这些东西要花心思呢,两个大小伙子辛苦啦!”
“这些肘子、整鸡整鱼基本没动,倒是这些新式菜都吃光了,看来以后过年菜单要改革咯!”
2月9日(正月十二),岳塘区吉安小区80多岁的陈爷爷家里,来了几个亲戚,他们刚从外地过春节回来,给陈爷爷拜个晚年。改良版的烩面、可乐鸡翅、山药泥塔、芝士玉米烙、烤紫薯球、牛肉馅饼……这天,陈爷爷的两个孙子为大家献上了一桌别致的家宴,得到大家交口称赞。
晋代周处的《风土记》记载:“岳州自元正献岁,邻里以饮宴相庆,至十二日罢,谓其日为云开节。”现在有的地方,把正月十二称作“云开节”,这一天是春节期间亲朋应酬的最后一日,吃得也比较清淡。
在前一天,陈爷爷与儿孙说到正月十二要接待客人时,他的大孙子小铭想到这一天正是“云开节”,加上客人们有老有小,就想给大家做些清淡的新菜式。
21岁的小铭是一名大四学生,平时乐意学着做各地各种美食,一般的家常菜也会做。1月29日(正月初一),小铭的叔叔一家从长沙回来过春节,小铭把堂弟小桢带去自己家里,做了几道点心请他吃,还带了一些给叔叔婶婶品尝,他们都说很好吃。于是,在2月8日(正月十一)商量第二天待客菜式的时候,小铭说:“要不,明天我来做菜吧。弄几个春节必备的大鱼大肉,其他的就让我自由发挥。”
陈爷爷刚开始不答应。他说,加上自家人大概有十五六个人吃饭,担心小铭搞不定,而且春节既然是传统佳节,传统的那些菜还是得有。这时候,小桢立马站起来大声说:“我帮哥哥!爷爷说的那些传统菜,长辈们负责,我和哥哥搞定新式菜!”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决定放手让他们兄弟一展身手。
当天下午,小铭和小桢就开始行动了。去了菜市场又去逛超市,采购了新鲜的食材、配料,回到小铭家,一顿洗涮腌制蒸煮煎烤,忙到晚上八点多,完成了大部分准备工作。小铭的爸爸妈妈也没闲着,跟在两个小家伙后面,帮忙选食材、拎东西、找锅具、洗餐盘。
正月十二这天是周日,小铭的爸爸妈妈不用上班,一家三口早早就出发去了陈爷爷家。车上装了前一天准备好的一大堆东西,甚至还有烤箱、空气炸锅这些陈爷爷家没有的炊具和一些精美的碗碟。到了陈爷爷家,小铭和小桢在厨房和餐厅一顿忙碌,12点,两人开始陆续上餐。
餐桌上,已经摆好了陈爷爷自己准备好的羊肉火锅、清蒸整鸡、红烧鳊鱼、酱肘子、湘乡蛋卷等每年春节必备菜。小铭端上的第一道菜是可乐鸡翅,鸡翅腌制半小时再小火慢煎,加可乐小火煮一刻钟再大火收汁,撒上白芝麻,香气扑鼻。“啊!可乐鸡翅!我的最爱!”刚端上桌,一个小朋友就高兴地大喊着。另外几个小朋友听到赶紧看过来,都说闻起来好香,一定很好吃。
然后,小桢端上了山药泥塔。山药蒸熟后捣成泥,在盘子上摆成塔的形状,淋上桂花蜜,底部铺上翠绿的黄瓜片,顶部摆上一颗红艳艳的草莓,清爽俏丽,迎来大家“哇”声一片。
在一阵阵惊喜的赞叹声中,兄弟俩陆续把糖醋排骨、干蒸腊牛肉、土豆牛腩煲、凉拌海带丝、醋溜藕片、芝士玉米烙、牛肉馅饼、紫薯球、烩面等这些从没在春节家宴上出现过的菜品端上了桌。听着客人们的赞美,看到他们吃得非常开心,小铭和小桢虽然有些累,但是心里很是有点小得意。
陈爷爷说,想不到两个小伙子还真能做出这么多好吃的,倒是每年的保留菜式大家不怎么爱吃了,看来以后要让年轻一辈担纲家宴主厨了。
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