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古筝在我眼里只是一件用来弹奏的乐器,而中华文化也被我视为一种抽象的精神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认识到,古筝及其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并非遥不可及,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文化血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初见古筝时,它的外观便令我感到惊奇。四四方方的琴身上,排列着无数根细丝,这就是所谓的“弦”。初学时,我用胶布缠住指甲,轻轻拨弄琴弦。当指尖轻抚琴弦之际,便产生了宛如珠落玉盘的奇妙声音,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指尖从上往下拨,琴声由明快转向沉稳,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古筝这一汉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古筝音域广阔、音色优美,演奏技巧丰富多样,表现力极强,被誉为“众乐之王”。这也让我更加热爱古筝。
但练习时的我却时常心不在焉,戴指甲的繁琐、练习后的单调乏味,让我常常只是机械地按照曲谱进行弹奏。就这样,我糊里糊涂地通过了四级考试。后来,我始终弹不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让我十分苦恼。直到某日,我翻阅课本,读到一个故事:一琴师名伯牙者,在山中弹琴,一个叫钟子期的樵夫竟能听出他琴声中表达的意境,说这琴声“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看到这,我心中灵光一闪。这首曲子是否也蕴藏着这样的故事呢?我弹奏时,是否也能像伯牙一样,弹出高山流水般的意境呢?于是我尝试在弹奏时融入伯牙的情感,果然效果大有改善,也顺利通过了考试。
我终于明白,古筝不只是用来弹奏的乐器,它更承载着中华千年文化的厚重与底蕴。一代又一代人倾心学习,仿佛撒下了一颗名为“传承”的种子,历经时光的洗礼,逐渐生根发芽。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始终未曾放弃它,通过世代的不懈努力,它愈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自学习古筝那一刻起,我们便肩负着传承的责任:这不仅是为了考试,为了表演,更是为了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必须怀有敬畏之心。
中华文化神圣而伟大。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唯有敬重并不断学习,才能使其传承不息,源远流长。
(作者系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学校2308班学生 指导教师:李红)